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您的位置: 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详细

重视气机升降理论

发布时间:2022-07-25 10:00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李长生教授非常重视气机升降理论,他认为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在这个气化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体气化正常,则身体强健,气化失常,则诸病遂生,气化停止则生命终结。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1. 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之关键

李长生教授认为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肺居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位居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气升发,阴阳升降,维持人体的气机。肺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肃降,才可使清气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肝体阴而用阳,其气以升发为畅,五脏六腑之气血皆藉肝气以升之。肝升肺降对全身气机之升降起着引动制约及调节作用,在人体气机升降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脾胃的纳运,水火的升降均依赖于肝肺的升降协调,肝升肺降,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升降失常则病证百出。肝为刚脏,主动主升,其气易亢易逆,若肝气逆上则出现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肝中气火升发太过,灼伤肺阴,可导致肃降失常,出现咳嗽、胸痛;若血随气逆,络破血溢,则为咯血、吐血,甚则血壅于清窍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肺主宣发肃降,若宣降失常,不相协调,则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肺与大肠相合,肺气失于肃降则可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可见大便干结或便秘。若肺失肃降,影响及肝,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在咳嗽的同时,可出现胸胁胀痛等症。

2. 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李长生教授认为脾升胃降是阴阳升降、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与胃同居中焦,二者以膜相连,在五行均属土。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故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位在中央,通上彻下,斡旋阴阳,升清降浊。正如《四圣心源》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朱丹溪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矣。”气机升降一旦失常,轻则影响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使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发生多种病变,重则危及生命。胃气以通降为顺,胃失和降则出现脘胀、食少等症。胃气上逆可致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脾气以升清为职,脾气不升则运化无权,出现腹胀、肠鸣、便溏、泄泻。日久则气血生化无源,而出现面色少华、头昏眼花、耳鸣乏力等清阳不升之证。若脾气下陷,升举无力则见脏腑下垂、脱肛等症。

3. 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病养生保健之根本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可出现气逆、气滞、气陷、气虚等诸多气机紊乱的病证。李长生教授认为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病养生保健之根本,李教授十分推崇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面对错综复杂和上下掣肘的病机,采用“上下俱病当取中焦”、“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治法,此可谓是应对多脏同病、证候纷繁的最佳选择。李长生教授主张上下俱见虚损病证,应重视后天之本,调治中焦脾胃,在“治法”范畴中,可视为具有战略性意义。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胃病气逆,燮理中焦、通降胃气

中焦脾胃之气受损,致使腐熟运化功能失健,气机升降失和,则痰饮内生,胃虚气逆,从而出现嗳气、心下痞等症。李教授常用旋覆代赭汤化裁,以人参(若遇家境贫寒患者,以党参代之)、大枣、甘草甘温以补脾胃之虚,旋覆花苦辛而咸,下气消痰,配以代赭石重镇降逆,使脾胃之气得降,肝胃气逆得平。降气与补气相合,使脾健胃充,气机通达。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不降则见纳呆、腹胀、呃逆、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时以降为顺,常用苦辛通降之剂,以顺其降,李教授常用半夏泻心汤、枳实导滞丸之类化裁,用药如姜半夏、黄连、苍术、陈皮、枳实、厚朴等,亦同时配伍健脾升清之药,如人参、白术、干姜、苏叶等。李教授认为脾病影响到胃之降浊时,升脾可降胃;胃病影响到脾之升清时,降胃可升脾。如此用药,可获相反相成之效。

李长生教授集几十年临证经验,认为燮理中焦,通降胃气,乃治胃病之大法。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导致脾亦不运,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血瘀、食积、湿阻、痰结,火郁等相因为患。因此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在治疗上特别强调一个降字,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行。气滞实证,用理气通降法,药用陈皮、苏梗、香附、砂仁、枳壳、大腹皮、香橼皮、白蔻、佛手、薄荷等;瘀血胃痛,用化瘀通络法,用丹参饮加味,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川楝子、元胡、三七粉、九香虫、刺猬皮等;胃腑实热,用通腑泻热法,药用酒军、川连、黄芩、枳实、公英、白花蛇舌草、大腹皮、槟榔等;胆胃不和,症见脘腹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用通降胃气,疏泄肝胆法,药用柴胡、青皮、半夏、枳实、黄芩、大黄、白芍、陈皮、莱服子、大腹皮、连翘、荷梗、半枝莲等;阴虚胃痛,用滋阴通降法,药用沙参、麦冬、石斛、生地、白芍、香橼皮、佛手、香附、金铃子等;寒热错杂,用辛开苦降法,药用黄芩、黄连、半夏、党参、干姜、吴茱萸、枳壳、砂仁、陈皮等;肝气上逆,用平肝降逆法,药用旋覆花、代赭石、柴胡、白芍、枳壳、黄连、半夏、生姜、党参、苏梗、甘草等;寒邪犯胃,用散寒通阳法,药用良姜、香附、吴茱萸、肉桂、毕澄茄、陈皮、生姜、砂仁等,如久病于胃,或郁而化热,或渐变生寒,或寒热相混,而呈脘痞、呕吐、吞酸等症,然总以脾胃升降失司为机转。李教授深得洁古、东垣医学大旨,宗中满分消丸之意,加减化裁而治之。《医方集解》注中满分消丸云:“此方乃合六君、四苓、二陈、泻心、平胃而成一方者,但分量有多寡,则所治有主客之异矣。”临床化裁依主治而变。凡此种种,虽有温清补泻的不同,都寓有通降的法则。

   (2)脾胃气滞,疏达肝气,肝脾同调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转输运化不利,气机闭阻不通。李教授认为当肝脾同治,运转中焦,疏达肝气,调畅气机。脾升胃降是脾胃气机的主要运动形式。但脾胃气机升降则有赖肝气疏泄条达。厥阴之脉,挟胃属肝,脾胃互为表里,木土之气相通,故《内经》云:“土得木而达”,此为生理。若肝失疏泄,木气郁结,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壅滞为病,此为木不疏土;或肝木疏泄太过,横逆而犯,脾胃受戕,或脾胃虚弱,肝木乘之,升降失常。此为木横乘土,故《内经》又云:“土恶木也”。或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脾病及肝,气机升降失常,此为土壅木郁。此皆为病理。

李长生教授,十分注重疏肝气以调脾胃之气机,疏气令调,脾胃自安。但肝气不条有郁结、横逆之分,病情有虚实之辨,因此在临证时,主张审时度势,或疏肝,或平肝,或抑肝,或柔肝,或清肝,审证权宜而应变。肝郁土壅,胸胀胁满者,用疏肝解郁和胃,方以四逆散加减;肝气横逆犯胃,恶心呕吐者,用平肝降逆,方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木郁证候时,尤要详辨土壅木郁与木不疏土,针对土壅木郁,常用苏叶代之于柴胡,取其既能舒肝郁,又能和脾胃,脾胃健运则肝气自畅;而木不疏土,则用柴胡疏肝理气,直接治肝,在临床上屡见效验。肝阴不足,胃中痞满者,用柔肝和胃,方以一贯煎加减;脾虚木乘,大便溏薄者用抑肝扶脾,方以痛泻要方加减;肝火犯胃,胃脘灼痛者,用清肝和胃,方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总以肝气条达,脾胃升降复常为度。

(3)脾虚气陷,培土补中、益气升阳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之人,中气亏损,脾不得健运,中阳不升反下陷。脾气下陷证包括了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两方面。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说:“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并根据“补其中而升其阳”的原则,首创补中益气汤,为脾气下陷的辨治奠定了基础。《明医杂著·泄泻》说:“脾气下陷而致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之。”李教授临床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虚下陷之胃下垂、泻痢、脱肛、慢性尿路感染、白浊、遗精诸证,每收良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重视气机升降理论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