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您的位置: 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详细

提倡辨病辨证,中西互参

发布时间:2022-07-25 10:01

当前,我国医学已进入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时代。三种医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辨证论治的方法已由以宏观为主体,发展为宏观与微观并重,由单纯辨中医之证,发展到辨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并重。对此,李教授主张,临证时,既要掌握用中医四诊,辨中医之证,又要学会运用现代诊疗手段和技术,辨西医之病,要擅于取二者之长,为我所用,以扩大中医的研究范围,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1. 临床推崇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                                                                                                                                                                                                                                                                

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把握病的主要矛盾,辨病把握病的基本矛盾。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臻完备。

李长生教授认为病证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在现代医学迅速普及的今天,人们已不满足那些内涵和外延较为模糊的病名,而是诊断基本明确,有一定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可循的现代医学疾病。如咳嗽,中医是以主诉症状为主而命名的,可见于现代医学肺结核、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多种疾病。如果仅诊断一个咳嗽既不太科学,也难以使病人满意,病证结合可以互补。辨病施治还可以弥补中医无证可辨的局限性。如有的脑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平时无任何症状,但在CT检查发现梗死灶,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帮助明确诊断。同样中医辨证可以弥补西医识病的不足。如平时表现口苦黏腻、渴不欲饮、恶心、苔黄腻的“湿阻”病人,感觉全身不适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经西医各项检查正常,诊断无病,若结合中医辨证便可辨证明确,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病证结合能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结合辨病论治,可为判定中医疗效增加一些客观指标,弥补传统中医视症状和体征消除为治愈的认识,提高中医治疗的水平。如病毒性肝炎,辨证治疗后腹胀、恶心、纳呆等症状虽然可减轻或消失,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异常却可持续存在。若不与辨病结合,只满足于症状的改善,难以获得疾病的真正治愈。

2. 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中医宏观辨证是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精华。微观辨证是以客观存在的实验指标为依据,并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诊断与证候。

传统的中医辨证缺少现代物理、化学指标等客观依据,而且辨证的过程又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见解,因此对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和客观性不可避免的有偏颇的倾向。李长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中医辨证应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应相互印证。近几年李教授在寻找辨证规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中医证型与TCD、颈动脉超声及CD62p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初步总结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各证型与TCD、颈动脉超声各项检测指标及CD62p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梗塞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依据。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在经介入治疗后血瘀症状缓解,临床表现为单纯心气虚的症状,对病机的演变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为证的客观化研究和证侯要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提倡辨病辨证,中西互参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