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您的位置: 李长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详细

处方用药特点

发布时间:2022-07-25 10:02

李长生教授学识渊博,融汇中西,治学严谨,精勤不倦,经验丰富。其学术思想渊源灵素,秉承仲景,效法金元四家,近取吴叶、锡纯,广益众智。临证诊病,每起沉疴。其处方用药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辨证,立法严谨,遣方有道,用药精当。治内伤杂病,喜师法仲景,善用《伤寒》经方,药简量大而效宏;治外感时病,则效法吴叶,多用《温病》时方,法活灵巧以取胜。

李长生教授用药,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君臣佐使,布阵有序,药量视病情轻重有别。李教授用药十分注意辨药物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归经等,灵活运用五味配五脏,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法则。若病重药轻、病轻药重、病深治浅、病浅治深,虽方药无误,仍难凑效,必须恰如其分,方能药到病除。

1. 立法施方,辨证施治

李长生教授一贯倡导弘扬祖国医学之真谛,于临诊治病强调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则注重立法施方,即辨证而立法,依法而用方,方随法施。李教授认为,医门如法律,国以法治而天下安宁,医以法治于疗疾除病而不乱。立法不明,处方用药则杂乱无章。李教授在临诊遣方用药时,很注重立法而处方。对病人总是先耐心认真地听取其主诉,继而对主要脉症,经过四诊的综合分析和八纲辨证,针对病变之根本所在,确立治疗法则,然后依法施方。反对仅依靠问诊,望诊或切诊即草率处方。李长生教授用药法规严谨,医理明昭,颇有仲景风格。

2. 遣方有道,配伍精当

中医临证处方用药,如量体裁衣,要因人制宜,做到有的放矢,李长生教授遣方有道,根据辨证立法,以法统方。临证治病,制方严谨,加减化裁,独具匠心。李长生教授认为,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不在多而贵在精。夫药多并非效大,药少并非效小。取效之关键在于辨证正确,治法明了,用药针对性强。若药对症用,“四两也能拔千斤”。反之,面面具到,泛泛而用,药杂量重,只能是“广原搏兔”,网罗多而戈获少。处方精当则药力专一,若面面俱到,反而相互牵制。故在临诊中,李长生教授力求辨证确切,组方精练,药少用精而疗效显然。此外,其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一经辨证明确,施治得效,就不轻易更方,常一方到底,略事加减。体现了“验不变法,效不更方,随证加减”这一治则。

病情复杂者,处方用药当抓主要矛盾,兼症多的病人,可尽量选用一药多效之品而统顾之。而功用相近之品,一般不叠用。李教授的处方精炼,法中有法,方中有方,方出有名,制方严谨,疗效显著。

药物用量,主张君臣有序,主次分明,药量随病情而变。主药量重、质重者量重、药性平和者量重,如黄芪、山药、白术、党参、薏仁、茯苓、葛根、丹参、麦冬、金银花、石膏、龙骨、牡蛎、代赭石、栝蒌、炒枣仁、石决明、茵陈、土茯苓、钩藤、制何首乌等,一般常用至30克;而佐使药、毒性药、副作用大的药用量宜轻,如升麻、细辛、麻黄、水蛭、蜈蚣、穿山甲、川草乌、附子、吴茱萸、益智等,一般只用6克或3克。因药有偏性,既可治病,也可致病,所以用药必须取其利而避其弊,不可过剂。急性病宜大剂猛投,中病即止或改用小量缓攻。

3. 动静结合,通补兼施

李长生教授认为脾胃病证在治法可用通、补两个字概括。其所用药物的特性也可分为“动药”和“静药”。一般来说补肾填精、滋阴养血之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药谓之动药。在组方中,用静药佐以动药,或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方可使阴阳相生相化。所谓动药,即为辛香走窜之品,药性活跃,功效理气调血,疏郁散滞,但久服易耗气伤阴,损伤正气,如柴胡、木香、枳壳、青皮、川芎、陈皮、砂仁、白蔻仁等,因此组方时多选用佛手、香橼、玫瑰花、白蒺藜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静药多具补益滋润作用,久服易阻滞气机,碍脾腻胃,如党参、枸杞、熟地、阿胶、龙眼肉、黄精、山萸肉、炙甘草等。在一张处方中,一要动静药结合,二要寒热药相伍,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导药,方能使其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如补中益气汤用陈皮,归脾汤用木香等配伍即体现了这一组方特点。切忌在临床上见虚尽用补药,有些确为虚证,但虚不受补,纯用补药,反而出现饮食大减,脘胁痞胀等证,使病情复杂化,欲速而不达。所以,组方用药要动静结合,补通适宜。

李教授认为,动静结合中动药宜轻,重则耗气,反失其意,且多用平和之品,辛温燥热之品多弃之不用,防其伤气碍胃。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升则阴长,阴得阳则化,补养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可煦之,从而起到调补的作用。通补结合,静中有动,防虚不受补;外邪未尽,补勿过早,防“闭门留寇”。

4. 顾护胃气,攻不伤正

李长生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论》,临证时时顾护脾胃之气。胃气以下行为顺,脾气以上升为顺。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皆可以因脾胃虚而生。邪正交争,只要正气不败,就可以运转枢机,扭转病情。胃气败则为绝症。脾胃受损,则百药难以施用,五脏六腑难以荣养,诸病从生。因此,李长生教授临证用药极为重视“保胃气,存津液”,“扶正祛邪”,指出“大病体虚,重在培中”、“大病必顾护脾胃”。 李长生教授的处方,经常有炒谷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砂仁、鸡内金、山药、炒莱菔子、百合、麦冬、西洋参、石斛、大枣、甘草等和中、养阴、益气之品。对于久病虚证及老年人的治疗,更强调顾护胃气即可扶正祛邪。用药需循序渐进,药性平和,用量宜轻,不腻不滞,不温不燥,攻不伤正,久服无弊。通过保胃气,使脾胃健运,精微上升,糟粕下降,达到《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所言:“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生理常态。

扶正祛邪,勿攻伐无度,应注意顾护正气和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生命衰竭。阴阳补法尤当注意:阳虚补阳,辅以补阴,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虚补阴,辅以补阳,阳中求阴,阴得阳升则源泉不竭。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阳虚有寒忌用清补,以免助阴损阳。临证要分清扶正与祛邪先后:正虚邪不盛,先扶正;邪实正虚不明显,先祛邪。主次:正虚急重,扶正为主,兼顾祛邪;邪实急重,祛邪为主,兼顾扶正;若正虚邪实,扶正祛邪并举,但应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处方用药特点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