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 - 科普教育

您的位置: 血管外科 科普教育详细

覆膜支架 让定时炸弹变“哑弹” ——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发布时间:2012-07-11 17:39 本文来源: 血管外科

 在医院采访时,记者见到了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张老伯。家人告诉医生,张老伯前两天觉得肚子不舒服,老伴儿说给他揉一揉,可刚一揉,就觉得肚脐周围有一个硬物,感觉扑通扑通地“跳动”。医生检查时在其腹部正中触到一质地较硬、搏动感明显的包块,于是建议作加强CT检查,结果显示在直径不超过2厘米腹主动脉上有一长约8厘米、膨隆处最大直径达6厘米的瘤体。医生告诉家人:这是腹主动脉瘤,即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建议立即手术,否则有随时“爆炸”(破裂)的危险,一旦破裂,患者会很快死亡。家人疑惑了,听说过 “汽车炸弹”、“人肉炸弹”,还没听说过人体内还有“炸弹”。

 那么,腹主动脉瘤到底是什么瘤,为何如此凶险?如何“拆除”这枚“定时炸弹”呢?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呢?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腹主动脉瘤不是“瘤”

  当记者再次去采访时,在病房里见到了手术后第2天的张老伯,他告诉记者,当得知腹主动脉瘤的凶险性后心理压力很大,就怕睡下去再也不能醒来。现在总算放心了。“什么是腹主动脉的瘤?为何如此凶险”记者开门见山地问道。“首先大家要知道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的动脉,它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主干道,而腹主动脉就是这条主干道的腹部段。腹主动脉瘤虽然贴着‘瘤’的标签,却不是真正的细胞增生性‘肿瘤’。它是由于动脉硬化、高血压、老龄、炎症等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腹主动脉处某一段薄弱、向外扩张,直径从正常腹主动脉的2厘米增大到4厘米、6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由于外观上呈‘瘤’形向外扩张,因而得此名。 形成腹主动脉瘤后,由于动脉壁扩张变薄了,就好像是一道‘危堤’,随时都有可能溃决(破裂),导致患者因大量快速的失血而休克、死亡。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离开人世。一般来说,腹主动脉瘤直径大于5厘米,破裂的概率将大大增加。“那小于5厘米的腹主动瘤需要及时治疗吗?”记者插了一句话,“当然,这并不是说小于5厘米的腹主动脉瘤就不会发生破裂,只是可能性相对较小,目前国内外专家共同认为大于4厘米的腹主动脉瘤需要治疗。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便观察‘瘤’是否增大。”“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又如何呢?”记者又问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腹部或脐周有搏动性包块,就像前面提到的张老伯一样有扑通扑通地‘跳动’。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有的还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腹主动脉瘤濒临破裂或破裂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或腰背痛,可伴有休克,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他急腹症而延误治疗。”张主任形象生动地将腹主动脉瘤的情况介绍一番。

覆膜支架  疏通血运主干线

“腹主动脉瘤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如何才能明确诊断呢?”记者继续问道。“腹主动脉瘤的检查和诊断并不困难。腹主动脉的正常直径为1~2厘米,直径超过3厘米即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最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为B超, CT和MRI(磁共振)也是常用的方法。它们除了可明确瘤体的大小及范围外,还可以明确瘤体与附近动脉血管的关系,为医生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诊断明确后,又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拆除’呢?”记者继续问道。“从18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人工血管出现之前,外科医生尝试的很多种手术方法均未能达到完全治愈腹主动脉瘤的目的。患者也只能听之任之,直到瘤体破裂而死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手术方法是切开瘤体、用人造血管植入体内,代替病变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患者需要行全麻开腹,创伤大,且由于瘤体的部位及体积不同,手术时间从2~10余小时不等;输血量从数百毫升至上万毫升不等。随着血管外科专业的迅猛发展,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即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也叫腔内支架植入。与传统的开腹巨创手术相比,腔内隔绝术避免了全麻、开腹和阻断主动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当晚既可进食,次日既可下床活动等特点,同时并发症率、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为了让记者有更直观地了解,张主任打开电脑中记录的张老伯的手术过程。只见画面上的张老伯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还扭头看着旁边的X线透视监视器,监视器上正显示着张老伯行动脉造影的影像。张主任指着画面上一处让记者看,原来是张老伯腹主动脉部位有一个腹主动脉瘤。接着,画面显示张主任手持手术刀,在张老伯右侧腹股沟处切了一个小口(约3厘米),将大腿根部股动脉剥离后,在其他医生的配合下,送入扩张球囊对右髂总动脉进行扩张。随后又在左侧腹股沟处切一个小口,置入导管,把一枚“人”字形腹主动脉支架(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覆膜支架)装载到专用推送杆内,沿右侧股动脉切口处向上方的髂总动脉传送,通过与左侧股动脉内的导管相互配合,把支架固定放到预定位置(瘤体内部)后,导管开始缓缓退出,支架随之也慢慢张开。此刻,画面显示张老伯腹主动脉处形成了一个新的血管通道,高速高压的主动脉血流一下就变得平稳了,腹主动脉瘤也神奇地消失了,从而将“炸弹”的起爆因素完全消除了。手术仅用了一个小时,张老先生也有幸亲眼目睹了这枚“炸弹”被医生妙手排除的过程。通过张主任的介绍以及录像,记者对该病治疗手段的发展以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过程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及早发现   避免险情发生

“那么,如何才能够尽早发现自己的病情呢?”记者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动脉瘤患者,特别是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实,最容易发现的方法就是‘摸’。因为,患者一般无任何症状,多是在体检或自己偶然发现的。体型胖特别是肚子较大者,用手摸到有点困难。体型较瘦者可以在肚脐附近摸到一个肿物,并且能够感觉到肿块的搏动,此时应及时就医。另外,腹主动脉瘤发病原因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体检时应作腹主动脉B超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腹主动脉瘤。禁烟、定期测量血压、均衡饮食及运动等均是预防腹主动脉瘤的好方法。如果患了腹主动脉瘤,每半年要复查一次。如果瘤体超过4厘米就一定要治疗,以免引发不良后果。”采访结束时,张主任向患者提出了上述建议。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覆膜支架 让定时炸弹变“哑弹” ——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