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 - 科普教育

您的位置: 血管外科 科普教育详细

微创介入 打通堵塞的下肢动脉 ——访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发布时间:2021-02-25 17:41 本文来源: 血管外科

记者认识的一位老伯,每天都要去千佛山锻炼身体。前段时间,他告诉记者,近来他走不了两三百米就觉得两条腿不听使唤,臀部也是一阵阵的酸痛、无力,必须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等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走。现在,逐渐发展到走50米就要歇歇,并且双脚发凉,有麻木感。心想,真是人老先老腿啊,可能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毛病犯了。于是在家里躺了10多天,也没见好。记者建议她赶紧去到医院血管外科就诊,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后恢复得不错,见了记者乐乐呵呵地说:“这两天又和老友一起上山锻炼了。”

 

另外,前段时间记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目前下肢缺血的患者,90%以上都是动脉硬化引起的。但是很多患者,甚至包括一些血管病专业以外的医生对血管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患者误诊和误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那么,什么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为什么容易误诊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悄无声息

 

“何谓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病原因有哪些?”大家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知道会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其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动脉的系统性疾病。“下肢动脉是负责向下肢组织供应血和氧。如果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血管壁上就会有斑块形成,并逐渐使血管壁增厚、内膜变粗糙,从而导致血流不畅,引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即动脉粥样硬化在腿部的局部表现。一般来说,轻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会影响血供,活动后不会出现什么症状。而中、重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往往造成相关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常感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久而久之将出现静息痛,进而造成缺血性溃疡、坏疽等症状。如果粥样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可随血流阻塞其远端的动脉血管,造成肢体急性缺血的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将会致残或危及生命。”张主任指着一幅人体全身血管的示意图向记者介绍说,记者大体有所了解。

 

接着,主任又说道:随着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其中15%~20%老年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患者和肥胖、吸烟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更高,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腿痛发凉   及时就医

 

采访过程中,一位准备出院的患者和家属来与张主任道别。张主任介绍说,“他是因腿痛、发凉得厉害,走一段路后就出现小腿疼痛,休息片刻后,疼痛消失,又可继续行走,后来发展到走50米就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手术,可术后腿痛、发凉的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厉害。无奈家人又带他来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动脉血管闭塞症。立即做了介入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因为这名患者年龄不算太大,我们给他放置美国巴德公司刚上市的最新支架,现在恢复得很好。”患者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知道脑梗死、心肌梗死,根本不知道还有腿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总认为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不过,现在全好了。

 

“这种病为什么容易误诊、误治呢?需要作哪些检查来确诊呢?”记者继续问道。张主任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容易误诊的疾病主要有以下3种:①腰椎间盘脱出症: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就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的放射痛。②老年性骨质疏松 :多因老年骨钙大量脱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的。表现为肢体疼痛,但疼痛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是正常的,也能够触及末梢动脉搏动。③脉管炎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其实,脉管炎全称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有吸烟史的青、壮年男性。主要侵犯下肢中小动脉而引起肢体发凉、麻木、运动时的疼痛、休息时疼痛、皮色苍白、动脉波动弱或消失、长时间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疾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有些腿抽筋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都有可能患有下肢部分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天天都在补钙,仍然会发生腿抽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为4个阶段:第1期:双下肢、双足麻木,发凉,下肢酸胀,尤以小腿明显。第2期:双下肢血流不畅,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如行走一段距离后因疼痛而被迫停下,休息后疼痛缓解第3期:缺血进一步发展,表现为静息性疼痛,尤以夜间明显。第4期:肢端开始出现营养障碍性损害,表现为肢端坏死或坏疽。这是最严重的危害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闭塞性动脉硬化是糖尿病足发病的最根本原因。有的些患者发病初期可能走500米疼痛,逐渐走300米、100米、50米 ……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年老腿脚不便,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为间歇跛行。如果此时不采取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动脉阻塞会进一步加重,即使在休息时肢体也处于极度缺血状态,足趾末梢产生剧烈的疼痛,尤以夜间症状严重。同时皮肤、肌肉组织因严重缺血活力逐渐丧失,出现脚趾溃疡或者发黑坏死,用一般抗感染药物常无法控制,只能截肢”张主任耐心的解释着。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可以通过无创性检查——超声彩色多普勒,可检查动脉、静脉的管径及流速,作出定量、定位分析,从而使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还有一个最简单的自测方法:脚背上有一条动脉,叫足背动脉。正常人都可以摸到,足背动脉跳得是非常有力的,但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能摸不到。 

 

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微创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该疗法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医生只需在患者大腿根部局部麻醉后切2毫米的切口,在血管造影机下经股动脉送入细小的球囊和支架,顿时打通的动脉血流通畅,患者发凉的腿脚逐渐回暖。整个治疗过程仅用了1—2个小时,术后第2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

 

当然,如果患者年老体弱、合并疾病多,难以耐受介入等手术治疗,则考虑用药物治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用口服药物是安步乐克、阿司匹林等,它们具有扩张血管、增加侧支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末梢微循环的作用。血管外科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①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即采用导管经血管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金属支架植入术、硬化斑块旋切、激光血管成形术等,使病变部位开通,回复肢体远端供血。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②外科手术治疗,即根据病变状况,采用动脉内剥脱加血管成形术或人工血管搭桥术。”张主任又详细地介绍了诊疗方法。

 

腿脚轻松   预防为先

 

 “近年来,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发生率较高,该如何与预防呢?”记者又问道。“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完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但通过积极的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口服小剂量活血药物,治疗‘三高‘疾病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下肢的动脉血供。另外,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绝经期后应定期体检。注意局部保暖、按摩对预防和缓解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现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明显增多,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出现症状后不知道该看哪一科,在骨外科,有的甚至在内科转悠,以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病情越拖越重;还有的偏听偏信,自行用药。如一位老年患者,年前自觉腿脚不灵巧,未到医院就诊,而是相信祖传秘方,贴了无数膏药,不但不奏效,病情还日益严峻,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而手术。因此,一旦出现下肢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情况,及时就医,及早治疗。采访结束时,张主任提出上述忠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微创介入 打通堵塞的下肢动脉 ——访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曙光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