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您的位置: 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详细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2-07-25 10:26 本文来源: 医院管理员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北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UC 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 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 ( 一般是 6 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

1.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 UC 最常见的症状。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活组织检查(活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轻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中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重度炎症则表现为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成,或瘢痕样改变。病程较长的患者,黏膜萎缩可导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以及炎(假)性息肉。伴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感染的UC患者,内镜下可见不规则、深凿样或纵行溃疡,部分伴大片状黏膜缺失。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黏膜病变的识别能力,结合放大内镜技术通过对黏膜微细结构 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有助于UC诊断,有条件者也可以选用共聚焦内镜检查。如出现了肠道狭窄,结肠镜检查时建议进行多部位活检以排除结 直肠癌。如果不能获得活检标本或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时,应完善 CT 结肠成像检查。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建议多段、多点活检。组织学 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

②隐窝结构改变: 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

③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

②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③隐窝结构改变:隐窝结构改变可加重,如隐窝减少、萎缩,可见Paneth细胞化生( 结肠脾曲以远)。

UC 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活检病变符合上述 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临床,可报告符合UC病理改变。宜注明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隐窝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或癌变,应予注明。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被认为是UC最早的光学显微镜下特征,且预测价值高。组织学愈合不同于内镜下愈合。在内镜下缓解的病例,其组织学炎症可能持续存在,并且与不良结局相关,故临床中尚需关注组织学愈合。

4.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取代钡剂灌肠检查,没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要高度注意癌变!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或CT结肠显像显示镜端未及部位。

小肠检查:下列情况考虑行小肠检查 :病变不累及直肠 (未经药物治疗者)、倒灌性回肠炎 (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连续性炎症 )。左半结肠炎伴阑尾开口炎症改变或盲肠红斑改变在UC中常见,部分患者无需进一步行小肠检查。小肠影像学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磁共振小肠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terography,MRE)、胶囊内镜、腹部超声检查等,上述检查不推荐常规使用。对于有诊断困难者 (直肠赦免、症状不典型、倒灌性回肠炎),应在回结肠镜检查的基础上考虑加做小肠检查。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大体和组织学改变见上述UC 的特点。手术标本见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侧一般不受累。

诊断要点:排除淋巴瘤、肠结核、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细菌性痢疾、放射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慢性吸血虫病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②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特征者可临床拟诊。③如再加上上述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特征者,可以确诊。④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随访。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

(1)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此型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亦涉及缓解后如何进行维持治疗的考虑。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最常见。

(2)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型:直肠、左半结肠、广泛结肠。

(3)病变活动性: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采用 Southerland DAI,也称 Mayo 活动指数)(见表1)。

表1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改良Mayo评分

项目

评分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排便次数

正常

比正常增加 1-2 次/d

比正常 增加3-4 次/d

比正常增加5 次/d或以上

便血

 

未见出血

 

不到一半时间内出现便中混血

大部分时间内为便中混血

一直存在出血

内镜发现

 

 

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

   轻度病变(红斑、血管纹理减少、轻度易脆)

中度病变(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易脆、糜烂)

重度病变(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

 

医师总体评估

 

正常

 

轻度病情

中度病情

重度病情

注:评分≤2分且无单个分项评分>1分为 临床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

活动性的严重程度:活动期的 UC 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目前采用 Truelove 和 Witts 疾病严重程度标准(见表 2)。

表2  Truelove 和 Witts UC 疾病严重程度表

严重程度分型

粪便

(次/天)

便血

脉搏

(次/分)

体温(℃)

Hb(g/l)

ESR(mm/h)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正常

正常

<20

重度

>6

>90

>37.8

<75%

>30

注:中度介于轻度、重度之间。

(4)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表现包括关节损伤(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 )、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 出血、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

二、【中医证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新病年少,形体壮实,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便后减轻者多为实;久病年长,形体虚弱,腹痛绵绵,喜按,里急后重便后不减者为虚。

2、辨寒热 下血鲜红,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者属热;痢下白多赤少,不甚臭,面白畏寒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者属寒。

3、辨邪正盛衰 经治疗后痢下脓血次数减少,腹痛、里急后重减轻,为气血将和,正能胜邪;痢下脓血次数虽减少,全身症状不见减轻,甚至出现烦躁,腹胀,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脉症不符,正不胜邪,病情恶化。

(二)内治(分型论治)

1.湿热毒蕴证

 主症:①腹泻黏液脓血便;②发病急骤;③腹痛拒按或里急后重;④肛门灼痛;

次症:①身热;②口干口苦;③小便短赤;

舌脉象:舌质红绛,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消痈,凉血化瘀

方药:解毒生化汤加减。黄连12g、黄芩12g、败酱草30g、赤白芍各15g、生地榆15g、仙鹤草15g、木香12g、槟榔12g、生黄芪15g、薏苡仁30g、三七粉3g(冲)、生甘草9g  上药水煎4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脾虚湿阻证

主症:①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①纳差;③肢体倦怠;

次症:①腹胀、肠鸣;②腹部隐痛喜按;③面色萎黄;

舌脉象: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或略黄腻,脉细弱或蠕缓。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愈疡

方药:安肠愈疡汤加味。黄芪30g、云苓30g、炒白术15g、薏米30g、黄连9g、败酱草30g、炒白芍15g、防风6g、陈皮9g、木香9g、槟榔12g、白及15g、三七粉(冲)2g、生甘草6g 水煎剂400 ml,每日分2次温服。

3.寒热错杂证

主症:①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②肛门灼热;③腹痛绵绵。

次症:①畏寒怕冷;②口渴不欲饮;③饥不欲食。

舌脉象: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方药:乌梅丸加味。乌梅12g 、黄连9g、黄柏9g、败酱草30g、 细辛3g,炮附子9g、 炮姜6g、肉桂3g、党参15g、当归9g、三七粉(冲)2g、白及15g、炒白芍15g、甘草6g  水煎至400ml,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4.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大便稀烂或粘液便;②腹泻前有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等诱因;③胸胁胀闷。

次症:①喜长叹息;②嗳气不爽;③食少腹胀;④矢气较频;

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炒白术30g 白芍15g 防风9g 陈皮9g  柴胡12g  枳壳9g 地榆炭15g 儿茶9g 白及15g 三七粉(冲)2g甘草6g 上药水煎4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脾肾亏虚,瘀血阻络证

主症:①久痢迁延;②脐腹冷痛或刺痛,喜温喜按;③腰膝酸软,形寒肢冷。

次症:①腹胀肠鸣;②面色白;③少气懒言。

舌脉象:舌质淡暗,苔白润或有齿痕,脉涩、沉细或尺脉弱。

治法:健脾益肾、养血活血

方药:健脾固元汤加减。炙黄芪30g、党参12g、补骨脂15g、熟地黄15g、炒白术15g、茯苓30g、薏苡仁30g、炒山药30g、当归15g、鸡血藤24g、木香6g、砂仁9g、炙甘草6g 水煎至400ml,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三)外治

1.中药灌肠方:

湿热毒蕴证的病人给予生肌愈疡1号方:黄柏30g、黄连15g、败酱草30g、三七粉3g、白及15g、儿茶9g、枯矾6g  上药水煎至100ml,每晚保留灌肠。

脾虚湿阻证的病人给予生肌愈疡2号方:薏苡仁45g、炒山药45g、败酱草30g、白及15g、三七粉3g、儿茶9g、枯矾6g  上药水煎至150ml,每晚保留灌肠。

2.溃疡伴有假性息肉或桥型粘膜增生为防止癌变予以鸦胆子油口服液100ml,保留灌肠,QN。

3.耳穴压豆:常用穴位:神门、内分泌、大肠、皮质下、三焦、交感、心、肺、脾、肾等。临床上辨证取穴,将王不留行籽粘在小块胶布,固定在耳穴上,轻柔按压,每天按压 3 次。

4.中药穴位贴敷:常用穴位: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大肠俞、关元、气海等穴位。将中药复方研末成粉后伴生姜汁,贴敷在相应穴位,每次贴敷持续24h后揭去。临证通过辨寒热灵活用药,寒者予以温中健脾化湿方,热者予以清热化湿解毒方。

三、【难点分析】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络病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通络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正如 《灵枢·终始》谓:“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在临证时可适当得应用通络药,如络石藤、鸡血藤、水蛭、地龙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要症状计分变化(表3)

表3: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表

 

腹泻

正常0分

轻度3分

腹泻每日<4次

中度6分

腹泻每日4-6次

重度9分

腹泻每日>6次

 

脓血便

正常0分

轻度3分

少量脓血

中度6分

脓血便为主

重度9分

全部脓血便或便新鲜血

 

腹痛

正常0分

轻度3分

腹痛轻微,隐痛,偶发

中度6分

腹痛或胀痛,每日发作数次

重度9分

腹部剧痛或绞痛,反复发作

 

2.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

  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临床缓解:用药前、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

  显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

  无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3.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病变疗效评价标准(Baron评分标准)

  内镜下黏膜愈合已成为目前UC治疗的目标之一。内镜评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Baron内镜评分应用最广,其标准为:

(1)正常黏膜图像记0分。

(2)轻度病变(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但无出血)记1分。

(3)中度病变(黏膜呈颗粒样变化,中度接触性出血)记2分。

(4)重度病变(黏膜溃疡并自发性出血)记3分。

观察并评价治疗前后计分变化。

4.黏膜组织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Geboes指数)

  肠黏膜组织学与内镜评分结合可准确评价UC黏膜愈合情况。Geboes指数(表4)描述详细,可重复性,效度高,是UC理想的组织学评分指数,已被用于许多临床试验。观察Geboes指数治疗前后计分变化,作为药效评估的终点治标之一。

                        表4    Geboes指数

分级

指数

组织学表现

0级(结构改变)

0.0

无异常

0.1

轻度异常

0.2

轻中度弥漫性或多点异常

0.3

重度弥漫性或多点异常

1级(慢性炎细胞浸润)

1.0

不增多

1.1

轻度增多

1.2

中度增多

1.3

明显增多

 

 

 

 

 

2级(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

2A.嗜酸性粒细胞

2A.0

不增多

2A.1

轻度增多

2A.1

中度增多

2A.2

明显增多

2B.中性粒细胞

2B.0

不增多

2B.1

轻度增多

2B.2

中度增多

2B.3

明显增多

 

3级(上皮层中性粒细胞)

3.0

3.1

<30%隐窝受累

3.2

<50%隐窝受累

3.3

>50%隐窝受累

 

4级(隐窝破坏)

4.0

4.1

部分粒细胞浸润

4.2

隐窝减少

4.3

明确的隐窝破坏

5级(糜烂和溃疡)

5.0

5.1

可见上皮细胞附近炎症

5.2

点状糜烂

5.3

明确的糜烂

5.4

溃疡和肉芽组织

 

5.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18年“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

   (1) 临床疗效评定 :适用于临床 工作,但因无量化标准,不适用于科研。① 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 性炎症。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③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 均无改善。(2)改良Mayo评分:适用于科研,亦可用于临床。

 6.病情缓解评价标准

  Sutherland DAI 总分≤2分。

7.病情复发评价标准Sutherland DAI 总分>2分。

(二)疗效评价方法

1.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在患者进入路径不同时间对主要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进入路径第1周、第2周、第3周按照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和证候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进入路径第4周,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评价和症候疗效评价,行肠镜和病理检查者按照Baron评分标准和Geboes指数分别评价结肠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组织学疗效,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Sutherland DAI疾病活动指数判断病情缓解情况。

2.远期疗效评价方法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和复发率。

五、【西医治疗】

1.活动期UC的处理

轻度UC的处理: (1) 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3~4g,分次口服;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每日1.5~3g。病变局限于直、乙状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每日1次;(2)激素: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 。

中度UC的处理:(1) 氨基水杨酸制剂 :仍是主要药物,用法同前。(2)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后(一般2-4周)症状控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按泼尼松 0.75-1 mg/(kg·d)(其他类型全身作用激素的剂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给药。达到症状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注意快速减量会导致早期复发。(3)硫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和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欧美推荐硫唑嘌呤的目标剂量为1.5-2.5 mg/(kg·d);我国的数据显示:低剂量硫唑嘌呤[(1.23±0.34) mg/(kg·d)]对难治性U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对激素依赖UC患者,低剂量[1.3 mg/(kg·d)]硫唑嘌呤可有效维持疾病缓解。 (4)沙利度胺:适用于难治性UC治疗 (5)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infliximab,IFX) :当激素和上述免疫抑制剂 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时,可考虑IFX治疗 (6)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 :其主要机制是减低活化或升高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治疗轻中度UC有一定疗效,对于轻中度 UC 患者,特别是合并机会感染者可考虑应用。

远段结肠炎的治疗 :对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强调局部用药 (病变局限在直肠用栓剂,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用灌肠剂 ),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轻度远段结肠炎可视情况单独局部用药或口服和局部联合用药 ;中度远段结肠炎应口服和局部联合用药;对病变广泛者口服和局部联合用药亦可提高疗效。局部用药有美沙拉嗪栓剂0.5-1.0 g次,1-2次/d ;美沙拉嗪灌肠剂1-2 g/次,1-2次/d。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禁用酒石酸制剂)每晚100-200mg;布地奈德泡沫剂2mg/次,1-2次/d,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者,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少。中药灌肠剂如锡类散亦有效,可试用。

难治性 (refractory proctitis)直肠炎:原因有患者依从性不佳、药物黏膜浓度不足、局部并发症认识不足(感染等)、诊断有误 (IBS,CD,黏膜脱垂,肿瘤等)、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需要全面评估患者诊断、 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充分性。必要时可考虑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治疗。

重度UC的处理:重度 UC一般病变范围较广,病情发展变化较快,作出诊断后应及时处理,给药剂量要足。(1)一般治疗:①补液、补充电解质,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注意补钾。便血多、血红蛋白过低者适当输红细胞。病情严重者暂禁食,予胃肠外营养。②粪便和外周血检查是否合并C.diff 或CMV感染,粪便培养排除肠道细菌感染(详见 UC“三、鉴别诊断”部分)。如有则做相应处理。③注意忌用止泻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制剂、NSAID等,以避免诱发结肠扩张。④对中毒症状明显者可考虑静脉使用广谱抗菌药物。(2)静脉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甲泼尼龙 40-60mg/d,或氢化可的松 300-400mg/d,剂量加大不会增加疗效,但剂量不足会降低疗效。(3)需要转换治疗的判断与转换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静脉使用足量激素治疗3d仍然无效时,应转换治疗方案。所谓“无效”除观察排便频率和血便量外,宜参考全身状况、腹部体格检查、血清炎症指标进行判断。判断的时间点定为“约3d”是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zation,ECCO) 和亚太共识的推荐,亦宜视病情严重程度和恶化倾向,亦可适当延迟 (如7d)。 但应牢记,不恰当的拖延势必大大增加手术风险。转换治疗方案有两大选择,一是转换药物的治疗,如转换药物治疗 4-7d 无效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二是立即手术治疗。①环孢素 (cyclosporine,CsA):2-4 mg/(kg·d) 静脉滴注。该药起效快。使用该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有效者待症状缓解,改为继续口服使用一段时间(不超过6个月),逐渐过渡到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研究显示,以往服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的环孢素A短期和长期疗效显著差于未使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②他克莫司 :作用机制与CsA类似也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研究显示,他克莫司治疗重度UC短期疗效基本与CsA相同,其治疗的 UC 患者44个月的远期无结肠切除率累计为57%.③IFX:是重度UC 患者较为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CRP增高、低血清白蛋白等是IFX临床应答差的预测指标。④手术治疗 :在转换治疗前应与外科医师和患者密切沟通,以权衡先予“转换”治疗或立即手术治疗的利弊,视具体情况 决定。对中毒性巨结肠患者一般宜早期实施手术。(4)血栓预防和治疗:重度UC患者活动期时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故建议可考虑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降低血栓形成风险。(5)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治疗:重度UC患者特别是发生激素无效时要警惕机会性感染,一旦合并C.diff感染和CMV结肠炎,应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治疗C.diff 感染药物有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等。治疗CMV结肠炎药物有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等。

2.缓解期UC的处理: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视诱导缓解时用药情况而定。(1) 氨基水杨酸制剂 :由氨基水杨酸制剂或激素诱导缓解后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用原诱导缓解剂量的全量或半量,如用 SASP维持,剂量一般为2-3g/d,并应补充叶酸。远段结肠炎以美沙拉嗪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1次,直肠乙结肠炎用灌肠剂隔天至数天1次),联合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效果更好。(2) 硫嘌呤类药物:用于激素依赖者、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或不耐受者、环孢素或他可莫司有效者。剂量与诱导缓解时相同。 (3)IFX :以IFX诱导缓解后继续IFX维持。(4)其他 :肠道益生菌和中药治疗维持缓解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为3-5或长期维持。对硫嘌呤类药物以及IFX维持治疗的疗程未达成共识,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六、【中医调护】

1.饮食上:提倡“三高、三低”即高热量、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低脂肪、低渣、低辛辣刺激。

2.心理上:帮助患者剖析心结,解决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及担忧,让患者多一些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普及,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其倾诉心中的郁闷,给予理解、安慰、解除其思想顾虑,并指导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比如:合理饮食、戒酒戒烟、适当运动等形成良性循环,以防复发。

3.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不佳多表现为焦虑、抑郁个性特点,临床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表现,酌情应用调节情志的药物。 调畅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抑郁者配合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要治则,应当根据是否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分别采用清肝泻火、化痰开郁、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法可选用:柴胡、香附、佛手、郁金、枳壳、炒枳实、青皮、陈皮、玫瑰花、合欢花等。焦虑者在疏肝、补肾、健脾、利肺的同时起到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选用: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酸枣仁、当归、夜交藤、合欢皮、栀子、胆南星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