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健康科普科普文章详细

拒绝躺平,邀您开“趴”:清醒俯卧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发布时间:2023-01-06 15:25 本文来源: 四十二病区(呼吸内科) 供稿: 陶俊荣

近期COVID-19感染爆发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人数持续大幅增加,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对于此类患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实现救治关口前移,以降低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对伴有低氧血症需接受鼻导管或氧气面罩、非重复呼吸面罩(NRBM)、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等无创呼吸支持的COVID-19患者,辅以清醒俯卧位治疗,能有效改善氧合而降低插管率,从而改善预后。

俯卧位通气的概念是在1974年由Bryan首次提出。PPV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减少患者因低氧血症导致的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

 

 

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在具体临床实施俯卧位治疗中,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特点,制订目标方案,权衡利弊,加强监管,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接受氧疗的普通型或部分重型患者,若持续存在SpO2<94%,且无禁忌证,均尽早采取了清醒俯卧位治疗。俯卧位通气前,准备软垫、床单、毛巾和枕头,紧急呼叫铃或呼叫器,氧饱和度监测仪、氧疗装置、吸引器和抢救车等。具体每次持续时间根据患者氧合改善和耐受情况确定,一般维持俯卧位2~4h后变换为仰卧位1~2h,再改为俯卧位,每天重复3~6次,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12h。对于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则延长治疗时间。

 

 

 

清醒俯卧位虽好,但大大增加了医疗护理的工作量,按照科室制定的清醒俯卧位Bundle治疗要求:一旦患者转为俯卧位,均需常规检查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情况,并加强SpO2连续监测与定时巡查;关注患者胃肠道功能耐受情况,避免发生误吸;为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呼叫设施(紧急蜂鸣器、呼叫铃或手机等)。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治疗过程中每日规范评估患者病情,若患者肺部病灶呈吸收趋势,氧合情况明显改善(仰卧位未吸氧条件下SpO2>94%),则停止俯卧位通气。

通过专业指导,摆事实、讲道理,运用视频讲解、现身说法等沟通技巧,提高患者依从性,90%以上的患者能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规范进行俯卧位通气,绝大多数能达到12小时以上。患者表示通过俯卧位,憋喘症状有所缓解,咳痰更加容易。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拒绝躺平,邀您开“趴”:清醒俯卧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