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特色诊疗特色技术详细

“心梗穿孔微创封,耄耋老人换新生”——我院心脏外科成功完成我省最大年龄室间隔穿孔微创封堵术

发布时间:2021-04-23 16:21 本文来源: 心外科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interventricular septal perforation,IVS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l%~2%。由于左、右心室间压力差大和突发大量左向右分流,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通常预后极差,住院死亡率可高达43%~47%。

 

微信图片_20210423150723.jpg

 

据报道,心梗后发生IVSP,如果仅用药物保守治疗,46%死于1周内,67%-82%死于2周内,仅有不到10%患者可以存活至 IVSP后3个月。既往此类患者均需要采取外科手术,但心梗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穿孔部位周围心肌尚未形成瘢痕组织,缝合难度大,修补术后易出现残余漏,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有报道,急性心梗患者3周后行IVSP外科手术,死亡率可达 50%,即使度过最初的3周危险期,手术死亡率仍高达50%,大量残余分流及再破裂发生率可达10%-20% ,而且10年存活率仅31%。因此,急性心梗早期行修补IVSP外科手术的风险极高。同时,IVSP患者通常心功能较差,对外科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也限制了手术治疗方式的开展。

传统X线下介入治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但对于位于心尖部的大型、多发性IVSP,由于位置深,空间狭小,介入封堵困难,成功率低。

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李红昕创新工作室,与麻醉科、超声诊疗科合作,运用自主专利的中空探条输送系统,既不需传统X线引导,也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单纯超声引导下,成功为一例心梗后巨大IVSP的高年患者实施了经胸IVSP微创封堵术。 

患者张某,80岁,因心梗IVSP引发的室颤、心源性休克在当地医院ICU进行抢救治疗。多方救治,心功能不能缓解,转院至山一大一附院,入住心脏外科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梗,室间隔穿孔,PCI术后,心房颤动,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心脏超声发现:IVSP位于心尖部,直径23mm,右室面有多个出口。由于高年、穿孔大、心力衰竭,经科室讨论,决定选择最有把握的超声引导下的经胸IVSP微创封堵术。

 

微信图片_20210423140630.jpg

 

术中,他们克服了IVSP大,输送鞘粗,封堵器大、难卡位等困难, 成功将1枚22/24mm动脉导管封堵器准确植入。手术立竿见影,患者转危为安,术后1天即拔除呼吸机插管,顺利康复出院,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图4)。

 

微信图片_20210423140636.jpg

w 微信图片_20210423150735.png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IVSP,是李红昕创新工作室的一项原创新技术,为危重心梗IVSP患者开启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本例高龄、大型心梗IVSP患者的封堵成功,标志着我省的心梗IVSP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心梗穿孔微创封,耄耋老人换新生”——我院心脏外科成功完成我省最大年龄室间隔穿孔微创封堵术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