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典型医案

您的位置: 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典型医案详细

医案29

发布时间:2022-07-26 10:42

乔某 女 37岁  

主诉:低热1年

患者1年前因生气后不定时出现低热,37.3℃左右,未超过38℃,生气后发热,伴有头部及后背窜痛,在我院服中药缓解,现时有低热,生气易发,头部及后背窜通,生气后加重,身力可,心烦急躁,口苦,不干,不黏,纳可,喜凉饮,入睡困难,二便调。舌边尖红,中根部苔白腻,脉滑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处方:

柴胡30g    黄芩12g    黄柏10g    生地15g

熟地15g    麦冬15g    青蒿30g

炙甘草10g

7付水煎服

服上方症状较前减轻约七八分,体温已恢复正常。现颈项右胁及胃脘稍痛,生气后加重,身乏力,心烦急躁,口苦,口黏,纳可,无偏好,入睡难,眠浅易醒,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稍黄,脉滑

中药上方去柴胡加川楝子9g  炒枣仁10g  元肉10g  元胡15g  浮小麦30g 大枣10枚

7付水煎服

按语:阳胜则热。今患者发热,伴见心烦急躁,生气加剧,皆因气郁化火内蕴所致之故。属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气滞、血瘀、痰湿郁结,壅遏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发热,是内伤发热的两类病机。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在治疗上,实热宜泻,虚热宜补。故以柴芩清泻肝胆之热,并兼以青蒿清透少阳郁热;火旺则易伤阴,合生熟地、麦冬以养血滋阴。复诊以川楝子、元胡疏肝清热,理气止痛调理胃部疼痛症状,浮小麦配大枣缓解心烦症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医案29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