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感染控制方法
洗手是个人卫生和公共健康的基础,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是降低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患病风险的最有效和最廉价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经常忽视手部卫生,导致腹泻、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少年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和免疫力相对薄弱,更容易因为手部接触病菌而发生疾病。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操作增加,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
一、 手部常见的细菌
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暂居菌和常居菌两大类。暂居菌处于皮肤表层或角质下表皮细胞上,主要是通过接触而附着在皮肤上的,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大部分与宿主皮肤接合并不紧密,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常居菌又称固有性细菌或皮肤定植的正常菌群,常寄居在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开口处,它们藏身于皮肤缝隙深处并在其繁殖。常居菌的数量和种类经常保持恒定状态,大部分无致病性,常见的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调查发现,医院工作人员手上的污染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8%,甲型链球菌占9.58%;很多医护人员的手可能持久定植金葡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
一、 手卫生的定义和方法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正确的洗手技术对消除手上的暂居菌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证明用肥皂(皂液)和清水冲洗>15秒后可使手部金葡菌、大肠杆菌等暂居菌减少99%,虽然不能将手上全部暂居菌群除去,但能将细菌数量减少到感染剂量以下。所以洗手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
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三、影响洗手的因素
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所在科室的工作强度、洗手及干手设备的安置、肥皂(皂液)及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性等,使手卫生行为执行起来缺乏一定的自觉性。以下是不正确的干手方法造成手的二次污染,细菌数量比正确洗手后超出4~5倍。
四、我院开展正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工作
手卫生一直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卫生部《手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和卫生手消毒的效果,我院感染管理科加强了对手卫生行为的教育干预,使医务人员能够普遍清楚地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了监测频次并及时反馈临床,并在全院各病房及门诊的公共区域放置快速手部消毒液,使医务人员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手卫生处理,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