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健康科普科普文章详细

“脖子歪歪”的真正原因——小儿肌性斜颈揭秘

发布时间:2025-08-19 09:57 本文来源: 日间手术管理中心 供稿: 杨桂梅

为什么宝宝的脖子总往一边歪?“我家宝宝的头怎么老歪向一边?”

“是不是睡觉姿势没调好,头睡偏了?”

“要不要给他买个定型枕?”

许多家长发现宝宝总是歪着头,第一反应可能是"睡姿问题"或"习惯性偏头"。然而,如果长时间调整睡姿后宝宝的头依然歪向一侧,那可能不是简单的"睡偏了",而是小儿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误区①:“只是睡姿问题,长大就好了”

有些人认为,宝宝歪头不是什么大问题,长大自然就会纠正。但实际上,小儿肌性斜颈属于一种肌肉发育异常,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面部和头骨发育不对称,影响宝宝未来的颜值和健康!

真实的案例:

一位妈妈发现3个月大的宝宝总是向左歪头,起初以为是睡觉姿势导致的,便频繁帮他调整睡姿。然而,6个月时宝宝的脖子仍然歪斜,甚至面部开始出现不对称。就医后才发现,是右侧胸锁乳突肌(SCM)挛缩导致的斜颈,这时才开始干预,治疗难度比早期大了许多。

到底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是什么?

胸锁乳突肌是连接耳后和锁骨的一块肌肉,负责头的左右转动和倾斜。如果这块肌肉因各种原因(如宫内挤压、分娩损伤、局部缺血等)形成挛缩或纤维化,就会导致宝宝的头被"拉"向一侧倾斜,形成歪脖子现象。
 

关键特点:

✔ 出生后即可发现,或1-2个月逐渐明显

✔ 头偏向一侧,下巴转向对侧(如头向左歪,下巴向右转)

✔ 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能摸到硬结或条索状肿块

 

误区②:“一定是骨折或者神经问题吧?”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歪头会担心是严重疾病(如颈椎骨折、神经系统异常)。但小儿肌性斜颈大多数仅仅是肌肉问题,通过早期干预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不理它会怎样?长期不干预的后果

1.    面部不对称 → 患侧脸变小,对侧脸代偿性增大

2.    颅骨变形 → 偏头(斜头畸形),影响头型美观

3.    视力问题 → 长期歪头可能导致斜视

4.    体态异常 → 可能影响脊柱发育,导致高低肩或侧弯

真实案例:

一位2岁宝宝因长期未干预斜颈,导致一侧脸明显小于另一侧,偏头严重,影响了整体面部对称。此时再进行康复,效果已经不如早期那么好。

A(答案)——发现的早,能"掰直"脖子的好方法!

黄金治疗期:3个月内效果最佳!

1. 医院康复治疗(核心手段)

✔ 推拿按摩:由专业康复师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松解

✔ 牵伸训练:轻柔拉伸挛缩的肌肉,提高活动度

✔ 物理治疗:超声波、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

2. 家庭训练(每天坚持!)

✅ 玩具引导法:让宝宝多向患侧转头(如用玩具逗引)

✅ 睡姿调整:让宝宝侧卧时,偏头方向朝上

✅ 被动拉伸:家长轻柔帮助宝宝向健侧转头(动作要缓慢)

 

误区③:“推拿会伤到宝宝,还是别做了!”

有些家长担心推拿会伤害宝宝,但专业的康复手法不会造成损伤!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宝宝基本不会感到疼痛。相反,越早干预,恢复越快!

总结:关键点要记牢

早发现:1-2个月就能识别

早干预:3个月内效果最好

坚持康复:医院治疗+家庭训练结合

如果你发现宝宝的头总是歪向一边,别犹豫,尽快咨询医生!早期干预不仅能帮助宝宝恢复健康,更能避免未来的颜值困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脖子歪歪”的真正原因——小儿肌性斜颈揭秘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