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特色诊疗典型病例详细

心内科首次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植入术

发布时间:2009-07-13 00:00
     近日,我院心内科闫素华教授为一名严重心衰患者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目前恢复良好,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功能明显改善,这是我院首次开展该项新技术,省内该项技术应用也不足10例。
    
     患者为62岁男性,因"二尖瓣置换术后3年,头晕、乏力、气短3月余"入院,3年前患者曾因二尖瓣脱垂行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持续减退,心脏也进一步扩大,经正规的药物治疗仍未缓解心功能持续恶化的趋势。并且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年口服胺碘酮治疗室速,治疗期间曾经自行停用,但停用后再次发作室速,至此次入院已坚持服用胺碘酮有3-4年。入院检查心脏彩超示EF只有21%,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合并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为170-190ms,且合并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继续服用胺碘酮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继续恶化,如停用可能导致患者再次发作室速,有猝死的危险,经心内科全科讨论,一致认为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为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这种具有治疗心衰功能又有除颤功能的新型起搏器对慢性心衰伴有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难度很大,手术医生具备熟练的起搏和冠脉介入技术。近期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后,为患者成功植入CRT-D,术后心功能也明显得到改善,已逐步停用胺碘酮,患者甲状腺指标也在逐步好转中,现病人已康复出院。
    
     来自于许多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年总死亡率在50%以上,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猝死,对于降低总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心脏移植由于供体有限,尚未广泛应用临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不断提升。CRT-D有智能芯片监测病人的心跳以及控制治疗的释放,并含有特殊的电路和电池,在需要时可释放较高能量,及时治疗室速室颤,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建议符合CRT适应症同时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应尽量植入CRT-D。由于CRT-D治疗费用较高,手术复杂,风险大,至目前为止国内开展CRT-D手术尚不多,本例手术填补了我院空白,标志我院心衰、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起搏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心内科首次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植入术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