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疗科为一慢性肾脏病透析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切
发布时间:2009-07-14 00:00
分享到:
6月25日内镜诊疗科为一慢性肾脏病透析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进行结肠、直肠多发息肉切除。
患者确诊慢性肾脏病、尿毒症多年,长期在我院肾内科透析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乏力,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考虑为息肉出血所致,2008年6月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来我科行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拟行镜下息肉切除。肠镜检查见患者肠腔内大量鲜血,经过反复冲洗吸引,仔细进退镜观察每一段肠腔每一个皱襞,发现结肠、直肠有多发息肉,其中回盲部有两枚息肉表面喷涌性出血。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即出血和穿孔,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多发性息肉切除常规应分次分区域进行。肾病患者肠黏膜脆性大,同时透析过程使用了大量肝素等抗凝药品,粘膜极易出血,且一旦出血止血困难,手术风险极大,内镜诊疗科贾欣永主任向家属及患者仔细交代病情、讲明利弊及风险,征求肾内科许冬梅主任意见后,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力求把风险降至最低。肠镜检查发现肠腔内满布鲜血,结肠、直肠共有9个息肉,每个息肉都有出血,均覆暗红色血痂,有的表面可见红色血栓,息肉直径0.5cm-3.0cm,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都有可能大出血,危及生命,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一次切除所有息肉,但出血风险亦非常大,如果按照常规处理办法分次分区域切除息肉,达不到尽快止血治疗的目的,为了解除半年来患者肠道出血的症状,贾主任决定一次性切除。虽然息肉质脆易出血,但在内镜诊疗科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准备、全力配合下,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耗时三个多小时,将九枚息肉全部切除(术后病理为绒毛管状腺瘤,如不及时切除,就有恶变可能)。患者术后第一天大便即转为黄色,未再诉乏力不适,复查血常规贫血明显好转,为确保患者安全,观察1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恢复良好。
结肠、直肠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有恶变的风险,尤其是绒毛管状腺瘤更有高度恶变的风险,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是止血及预防结肠癌发生的最佳方法。内镜诊疗科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此类手术及治疗,并多次与肾内科、ICU、消化科等兄弟科室合作抢救消化道出血病人,疗效显著,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患者确诊慢性肾脏病、尿毒症多年,长期在我院肾内科透析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乏力,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考虑为息肉出血所致,2008年6月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来我科行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拟行镜下息肉切除。肠镜检查见患者肠腔内大量鲜血,经过反复冲洗吸引,仔细进退镜观察每一段肠腔每一个皱襞,发现结肠、直肠有多发息肉,其中回盲部有两枚息肉表面喷涌性出血。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即出血和穿孔,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多发性息肉切除常规应分次分区域进行。肾病患者肠黏膜脆性大,同时透析过程使用了大量肝素等抗凝药品,粘膜极易出血,且一旦出血止血困难,手术风险极大,内镜诊疗科贾欣永主任向家属及患者仔细交代病情、讲明利弊及风险,征求肾内科许冬梅主任意见后,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力求把风险降至最低。肠镜检查发现肠腔内满布鲜血,结肠、直肠共有9个息肉,每个息肉都有出血,均覆暗红色血痂,有的表面可见红色血栓,息肉直径0.5cm-3.0cm,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都有可能大出血,危及生命,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一次切除所有息肉,但出血风险亦非常大,如果按照常规处理办法分次分区域切除息肉,达不到尽快止血治疗的目的,为了解除半年来患者肠道出血的症状,贾主任决定一次性切除。虽然息肉质脆易出血,但在内镜诊疗科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准备、全力配合下,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耗时三个多小时,将九枚息肉全部切除(术后病理为绒毛管状腺瘤,如不及时切除,就有恶变可能)。患者术后第一天大便即转为黄色,未再诉乏力不适,复查血常规贫血明显好转,为确保患者安全,观察1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恢复良好。
结肠、直肠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有恶变的风险,尤其是绒毛管状腺瘤更有高度恶变的风险,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是止血及预防结肠癌发生的最佳方法。内镜诊疗科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此类手术及治疗,并多次与肾内科、ICU、消化科等兄弟科室合作抢救消化道出血病人,疗效显著,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