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特色诊疗典型病例详细

“熊猫血”早产儿重度溶血 经儿科外周换血治疗转危为安

发布时间:2012-10-17 14:27 本文来源: 儿科 供稿: 寇妍

1012晚,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进行了我院首例危重早产儿的外周动静脉血液置换术。

 

该患儿母亲系Rh阴性抗DC血型(俗称“熊猫血”)。曾有两次死胎病史。患儿孕32周,于1010日上午10:10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260g。皮肤苍黄,肝脾肿大,紧急转入NICU抢救治疗。急症化验检查明确新生儿RH溶血病(重度),符合换血指征。NICU第一时间与我院输血科及省血液中心联系ARh阴性献血员。在等待血源的过程中,密切监护,积极给予持续蓝光光疗、丙种球蛋白、血浆、解冻红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儿溶血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青灰色。联系省城数家新生儿医疗中心,因血源稀缺,而且患儿病情危重,系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风险及技术操作难度大,称暂无条件救治。为抢救患儿生命,各级医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研究各种办法,制定出数种治疗方案,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最佳换血疗法。郭跃华主管护师以精湛的穿刺技术在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外周动脉置管,为下一步的外周换血治疗提供了保障。

 

10126:30分,检测合格的血源终于到达我院输血科87分在徐海燕副主医师带领下,相关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历时2个半小时,于22:45成功完成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后患儿血红蛋白由53g/L升至99g/L,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新生儿Rh溶血病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具有起病早、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对Rh溶血病患儿实施紧急换血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抢救手段。我们采用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术,从末梢动脉抽出患儿血,从末梢静脉输入成人血。相对于传统脐静脉换血而言,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损伤。外周动静脉换血只需在外周动、静脉各置一根套管针即可,避免了手术探查脐静脉造成的损伤和术后切口感染等问题;2.避免由于脐静脉插管带来的副作用:如插管过深容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脉系统产生反压,影响血流产生肠管缺血及坏死;3.提高换血效果,脐静脉换血是通过一条静脉输入和抽出血液,而外周换血是通过静脉输入新鲜血,经过全身循环后从动脉抽出,如此能够更有效地移去胆红素和致敏红细胞及抗体;4.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在消毒后的新生儿病房就可完成,注意无菌操作,术中、术后给予经皮生命体征监护,不用机械呼吸支持等诸多优点。

 

患儿转危为安,大家感到由衷的欣慰。在全院迎接医院等级复审的紧要关头,儿科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落实“三甲复审”提出的高标准新要求,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不断发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熊猫血”早产儿重度溶血 经儿科外周换血治疗转危为安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