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局部治疗联合,显著提高肺癌疗效
发布时间:2019-11-29 13:59
本文来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供稿:
鲁德玕
分享到:
11月28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团队局麻下成功为一例肺癌患者施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男,62岁,1周前因“查体发现肺部占位”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占位并肺门淋巴结肿大”,前来我院就诊。鲁德玕主任医师接诊患者考虑肺癌可能,遂收住院。入院后行电子支气管镜发现患者右下叶支气管开口有菜花样新生物,几乎阻塞管口(图1)。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首先给予化疗。为降低肿瘤负荷,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下减瘤术。科室张才擎主任带领鲁德玕主任医师、高明霞护士、张健护士上台手术,先后采用激光、圈扎、冷冻等多种技术对支气管内肿瘤进行切除(图2),手术历时30分钟,支气管内肿瘤被基本切除(图3),右下叶支气管管腔完全通畅(图4)。
1.肺癌早诊和早治技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如电磁导航技术配合超细支气管镜,可以进入常规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看到或者无法到达的部位,精确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诊断,进而进行局部治疗(热消融或者冷冻等)。
2.对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多种治疗模式的有机结合,如支气管镜下热或冷消融加上全身治疗,使肺癌患者“活得更长、更有质量,逐步变成慢性病”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3.介入诊疗技术在肺癌伴发病以及并发症的处理上,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识别感染病原体、免疫治疗相关肺炎的判定及鉴别诊断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肺癌的管理更加精准,治疗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给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男,62岁,1周前因“查体发现肺部占位”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占位并肺门淋巴结肿大”,前来我院就诊。鲁德玕主任医师接诊患者考虑肺癌可能,遂收住院。入院后行电子支气管镜发现患者右下叶支气管开口有菜花样新生物,几乎阻塞管口(图1)。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首先给予化疗。为降低肿瘤负荷,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下减瘤术。科室张才擎主任带领鲁德玕主任医师、高明霞护士、张健护士上台手术,先后采用激光、圈扎、冷冻等多种技术对支气管内肿瘤进行切除(图2),手术历时30分钟,支气管内肿瘤被基本切除(图3),右下叶支气管管腔完全通畅(图4)。

图1:治疗前


图2:治疗中,采用冷冻冻切肿瘤

图3:切除的肿瘤,长度有1.5cm


图3:切除的肿瘤,长度有1.5cm

图4:治疗后,右下叶支气管完全通畅
近年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下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技术。针对肺癌的诊疗包括:1.肺癌早诊和早治技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如电磁导航技术配合超细支气管镜,可以进入常规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看到或者无法到达的部位,精确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诊断,进而进行局部治疗(热消融或者冷冻等)。
2.对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多种治疗模式的有机结合,如支气管镜下热或冷消融加上全身治疗,使肺癌患者“活得更长、更有质量,逐步变成慢性病”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3.介入诊疗技术在肺癌伴发病以及并发症的处理上,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识别感染病原体、免疫治疗相关肺炎的判定及鉴别诊断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肺癌的管理更加精准,治疗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给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