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副主任代表我院出席参加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会议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共有“中风病”等95个病种形成了成熟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成功试点,进入全国推广阶段。另有第二批颤病(帕金森氏病)等105个病种已形成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进入验证试点阶段。第三批脑出血等病种处于优势方案遴选之中。
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形成及推广,标志着我国中医药临床及研究工作的逐步规范化;同一病种一套路径,允许一套或多套方案的验证也兼顾了中医药的特色;地域差异衍生不同学术流派,保留流派精髓才能因地制宜。
我院中医科联合神经内科在“十一·五”建设期间,顺利完成了中风病、痴呆病等病种的方案疏理及临床验证工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团的认可并部分吸收为全国诊疗方案拟进行推广。本次“十二·五”重点专科会议分组讨论中,周霞副主任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工作基础,会同学术带头人李长生主任、协作科室神经外科孙金龙主任建议,决定将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头痛病作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延续,将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作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新的工作重点,肝豆状核变性作为新的工作亮点。
对于脑出血,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且很多中药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如三七等。早在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中,就把脑出血早期应用具有活血止血功效中药作为研究重点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此次以脑出血西医诊疗基础上的中医药干预作为研究重点,无疑将实现中医、西医优势互补,走出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之路,为广大脑出血患者带来福音!
肝豆状核变性是目前极少数可治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之一,患者由于不能排泄铜元素而因肝衰竭、脑病变而夭折死亡。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实现正常生活、工作,甚至颐享天年。本病自“十五”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病种之一,周霞副主任在现有工作及前期调研基础上,于本次会议期间,与本病治疗高地――安微省中医院杨文明业务院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杨院长表示:将协助我院培养相关人才并进行学术支持,以期为此类患者解除病痛,使其尽享人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