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重点新闻详细

脊柱外科完成不同理念的颈椎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2-07-12 15:41 本文来源: 骨科脊柱1组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理念和生物材料学等的发展,脊柱学科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脊柱外伤、炎症、退变、畸形、肿瘤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观念不断更新,相关内固定材料和填充材料不断革新,治疗技术不断创新,使脊柱外科诊疗技术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脊柱疾患病人因此而受益。

 

长期以来,颈椎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椎间盘疾病的“金标准”,是治疗椎间盘疾患终末期的唯一可靠方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这种治疗也给颈椎带来了潜在的影响,例如,融合减少了运动节段,理论上,会减少颈椎运动范围;相应节段由于所受应力增加,继发退变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再者,颈椎前路固定融合技术,通常能够处理一个或两个相邻的椎间盘病变,而三个以上或跳跃性椎间盘病变则不适合于创伤小的颈椎前路手术。

 

基于解决上述缺陷,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非融合固定理念,典型的例子就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解除了神经压迫症状,而植入的具有一定活动范围的人工椎间盘,保留了颈椎的正常活动,也规避了邻近节段病的发生。由于人工椎间盘完全植入椎间隙内,也避免了颈椎钛板“高切迹”摩擦食道的风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将来颈椎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对有适应症的病人均建议应用。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病人。同时应用,吸纳了两种技术的优点,也避免了两种技术部分不足,特别适合于跳跃性椎间盘病变患者,能够圆满的解决这类疾病手术治疗切口大、损伤大、固定难度高、植骨愈合差等问题。自2009年以来,我院脊柱外科张凯宁主任、李晓光主任已经运用此技术成功治疗了数十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附一病例:

某男,42岁。诊断:颈椎病(脊髓型)。术前患者左上肢疼痛、乏力,行走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显示责任病灶位于C3/4 C5/6椎间盘。在颈丛麻醉下行颈椎前路C3/4椎间融合术+ C5/6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缓解,症状缓解,第2天下床恢复正常活动,第5天拆线出院,受到病人好评。

 

术前CTMRIC3/4C5/6椎间盘水平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压迫刺激颈髓;髓内出现异常信号,提示颈髓损伤

 

术后X片:C3/4椎间融合术+C5/6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脊柱序列及稳定性恢复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脊柱外科完成不同理念的颈椎手术治疗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