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援绵竹
发布时间:2008-06-17 00:00
分享到: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距成都92公里的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5月14日下午医务部在门诊综合楼二楼会议厅,举办了“我就是汶川人,千医人与汶川人民,心与心相连”抗震救灾志愿者报名活动,我立刻在签字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5月15日上午10时,我接到通知:我被选为青年志愿者医疗抗震救灾服务队成员,心里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怕自己经验不足,耽误患者的诊治,激动的是可以到前线去为灾区人民出一份力。恨不得长上翅膀,立即飞到灾区,投入工作。
走下飞机的一瞬间就能真正的感受到紧张的气氛,机场上停满了运送救灾物资的军用、民用飞机,很多救灾物资堆积在机场上,远处还停着一架俄罗斯的运输机,顾不上停留,在徐民队长的带领下,大家迅速收拾好行装,赶往绵竹的救灾点,沿途见到很多房屋倒塌,公路上一批批自发组织的车队,满载救灾物资前往灾区,尤其是在德阳通往绵竹的公路上,挤满了救灾车辆,这些车辆有的帖有“某某抗震救灾志愿车队“,有的帖有“某单位赈灾物资“,更多的是贴有的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标语的车队,让人感觉到各行各业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全力抗震救灾。
从地震发生后,大家的关注点一直是汶川,但只有深入到灾区才能感受到,地震的破环范围之广、破坏的严重性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经过的绵竹市郊区的一座立交桥时,很远就看到了桥头上树立的巨大危险标志,我们车队冒险通过大桥,在桥上我们发现:桥梁的右半车道已经完全破坏,钢筋外露,桥面断成数段,在经过连接处的钢板时都会剧烈的颠簸,大约是下午的5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这里已经有几万灾民居住,同时还有来自成都军区、湖北等地的救灾团队,我们迅速找到了位于体育场西面的一处空地,在一片潮湿的土地上支起自己的帐篷,我们从早上6点多在医院集合到现在的近12个小时的时间里吃上了第一顿饭——干啃方便面,因为这里没有热水,不过能吃上饭,大家都很满足了。饭后,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分组计划,我和武贞护士所在的二组及张辉医生所在的一组立即被安排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临时设立的战地医院接诊、转运伤员,不时有一辆辆急救车呼啸而来,送来成批的伤员,一直晚上1点多,我们才被来自山东省交通医院的5组、6组替换休息,虽然地面坑坑洼洼,虽然地面潮湿的令人难受,但我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乡,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早晨,当地的志愿者找到六辆出租车免费送我们到绵竹市汉旺镇(受灾最重的镇之一),汉旺镇几乎是座空城,街上没有多少平民,路边停留着一排排得军车,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成建制的军人都带着很厚的白色口罩,成对的军人身穿防化服,向废墟上一遍遍喷洒消毒水,一辆辆应急车辆从身边飞奔而过,城区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路边倾斜、碎裂的楼房好像随时都会倒塌,我们走在街上,大家都互相提醒:尽量沿路中间走,以免楼房倒塌时砸伤。我们来到东汽轮机厂门口的汉旺中心广场,旁边就是被地震震坏的广场时钟,指针依然停留在2点28分,让人感觉到空气似乎已经凝固在那一刻,我们迅速与川北医学院的医务人员合兵一处,在厂门口接应从山里转运出的伤员,为了了解更多情况,我和张辉、刘小民主动要求到更加危险的地带去,徐民队长一再嘱托,一定注意安全,我们随即跟随上海消防总队的救灾人员,赶往正在挖掘中的汉旺中心幼儿园,整个幼儿园大部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面楼房的墙面上的树立的汉旺中心幼儿园几个字才知道这里就是曾经有300多孩子上学的幼儿园!海军陆战队的一队士兵和上海的消防战士正在现场挖掘,希望能够找到幸存者。看着散落在废墟里得课本,已经被砸烂的课桌,我感觉到窒息,谁都无法想象,我们脚下的废墟让很多孩子的欢笑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更令人心酸的一幕是在废墟边焦急等待的孩子父母们,上海武警一位负责人说,前几天,一直有位年轻的母亲,守候在废墟旁边,每当挖掘机的机械手臂挖出衣物时,她都像疯了一样,冲过警戒线,翻动衣物,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儿子,后来才被自己的家人强行带走。我们医生,对伤者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出自本能的想去为伤者解除痛苦,但此时此刻,我的这种本能却让我痛苦不堪,因为上天他没有给我们一丝挽救的机会,看着散落一地的书本、画册,看着本子上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我只是希望他们走的时候能少点痛苦。
下午我们在徐民队长的带领下,深入到方大社区,这个社区以前有两千多人,地震发生后,灾民把自己的帐篷凌乱的搭建在农田里,由于外来救援队伍有限,我们是第一支深入该区域的救灾医疗队,我们随即开展工作,我和武贞老师所在的二组被安排巡诊,我们戴上一些必备的药品,随即翻过一片片倒塌楼房的废墟,深入农田中的农民简易帐篷,为伤者诊治,在一间帐篷里,我们遇到了地震中双下肢严重烫伤的患者,双腿皮肤苍白,局部已经坏死破溃,双腿发出难闻的臭味,我们立即给于清创换药,并联系车辆,将其转至绵竹医疗点,由于灾民居住环境很差,卫生知识不足,武贞护士主动召集灾民,向他们宣传防疫等知识、同时向灾民散发大量常用药物,灾民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坚持将自己不多的食品让与我们吃,武贞护士和我含泪喝下了灾民为我们熬的野菜汤。我们坚持在该社区开展工作,3天后,一位叫詹茜安县雎水镇光明村小姑娘主动找到我们医疗队,听说她们那里还没有任何救援队伍,徐民队长当即决定,立即赶往安县。原来他们所在的村子是地处绵竹和绵阳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小姑娘跑了数十公里才找到我们这支医疗队,进入山村后,我们了解到,两千多人的村子有8位村民不幸遇难,房屋大半倒塌,我们立即给予对该区域的伤员进行挨个检查,同时将一名重伤员转运出山,由于山村村民居住分散,有几个队的村民还住在山后的山沟里,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到该村,第二天,我们按照和村民的事先约定,冒着频发的余震,再次向灾民分发药品、处理病员,正当大家在集中精力处理病员时,一次余震悄然袭来,房上的碎瓦、玻璃倾泻而下,最近的一块距离武贞护士不足一米。此后,我们还随海军陆战队猛虎旅前往山体滑坡严重的清平乡磷矿转运伤员、随成都军区某部向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华西医院转运大量病员,每天都忙碌到深夜。
我们虽然白天忙碌,但晚上却不能入睡。潮湿的地面、地震把沱江截断形成堰塞湖就在不远的山上,不时的余震让人心惊肉跳,最紧张是二十号的晚上,据传当晚上可能有7—8级的强烈余震,而且预报有大雨,我们开始以为是误传,可是到了凌晨一点,收音机里面、德阳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着紧急通告:当晚发生7级余震的可能性极大,王光海医生挨个帐篷的通知大家,要注意安全,我们发现当晚的夜让人害怕:月亮开始出奇的圆、大地却黑暗一片,远处的野狗都不停的疯叫,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天空中就布满了厚重的阴云,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离我们是如此的近。我们都穿上了救生衣,口袋里面装上一瓶矿泉水、一块压缩饼干,都坐在帐篷里等待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我们有的用数码相机为自己拍了一个看似自信的照片,以防万一。庆幸的是只是发生了5.4级的余震,大家都有惊无险,第二天大家都开玩笑说:我们又活过来了!
在灾区的十余天,是对人心理的严格考验,大家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依然安然无恙、不知道明天的补给是否跟得上、不知道余震何时发生,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救灾物资越来越充分,我们的矿泉水就有十多个牌子的,大家后来竟然能够吃上了米饭,每天看着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我从心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借用媒体得一句话:虽然村庄没、学校塌了、灾情让人心碎,但是存者仍生,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大家共同努力,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走下飞机的一瞬间就能真正的感受到紧张的气氛,机场上停满了运送救灾物资的军用、民用飞机,很多救灾物资堆积在机场上,远处还停着一架俄罗斯的运输机,顾不上停留,在徐民队长的带领下,大家迅速收拾好行装,赶往绵竹的救灾点,沿途见到很多房屋倒塌,公路上一批批自发组织的车队,满载救灾物资前往灾区,尤其是在德阳通往绵竹的公路上,挤满了救灾车辆,这些车辆有的帖有“某某抗震救灾志愿车队“,有的帖有“某单位赈灾物资“,更多的是贴有的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标语的车队,让人感觉到各行各业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全力抗震救灾。
从地震发生后,大家的关注点一直是汶川,但只有深入到灾区才能感受到,地震的破环范围之广、破坏的严重性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经过的绵竹市郊区的一座立交桥时,很远就看到了桥头上树立的巨大危险标志,我们车队冒险通过大桥,在桥上我们发现:桥梁的右半车道已经完全破坏,钢筋外露,桥面断成数段,在经过连接处的钢板时都会剧烈的颠簸,大约是下午的5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这里已经有几万灾民居住,同时还有来自成都军区、湖北等地的救灾团队,我们迅速找到了位于体育场西面的一处空地,在一片潮湿的土地上支起自己的帐篷,我们从早上6点多在医院集合到现在的近12个小时的时间里吃上了第一顿饭——干啃方便面,因为这里没有热水,不过能吃上饭,大家都很满足了。饭后,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分组计划,我和武贞护士所在的二组及张辉医生所在的一组立即被安排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临时设立的战地医院接诊、转运伤员,不时有一辆辆急救车呼啸而来,送来成批的伤员,一直晚上1点多,我们才被来自山东省交通医院的5组、6组替换休息,虽然地面坑坑洼洼,虽然地面潮湿的令人难受,但我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乡,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早晨,当地的志愿者找到六辆出租车免费送我们到绵竹市汉旺镇(受灾最重的镇之一),汉旺镇几乎是座空城,街上没有多少平民,路边停留着一排排得军车,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成建制的军人都带着很厚的白色口罩,成对的军人身穿防化服,向废墟上一遍遍喷洒消毒水,一辆辆应急车辆从身边飞奔而过,城区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路边倾斜、碎裂的楼房好像随时都会倒塌,我们走在街上,大家都互相提醒:尽量沿路中间走,以免楼房倒塌时砸伤。我们来到东汽轮机厂门口的汉旺中心广场,旁边就是被地震震坏的广场时钟,指针依然停留在2点28分,让人感觉到空气似乎已经凝固在那一刻,我们迅速与川北医学院的医务人员合兵一处,在厂门口接应从山里转运出的伤员,为了了解更多情况,我和张辉、刘小民主动要求到更加危险的地带去,徐民队长一再嘱托,一定注意安全,我们随即跟随上海消防总队的救灾人员,赶往正在挖掘中的汉旺中心幼儿园,整个幼儿园大部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面楼房的墙面上的树立的汉旺中心幼儿园几个字才知道这里就是曾经有300多孩子上学的幼儿园!海军陆战队的一队士兵和上海的消防战士正在现场挖掘,希望能够找到幸存者。看着散落在废墟里得课本,已经被砸烂的课桌,我感觉到窒息,谁都无法想象,我们脚下的废墟让很多孩子的欢笑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更令人心酸的一幕是在废墟边焦急等待的孩子父母们,上海武警一位负责人说,前几天,一直有位年轻的母亲,守候在废墟旁边,每当挖掘机的机械手臂挖出衣物时,她都像疯了一样,冲过警戒线,翻动衣物,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儿子,后来才被自己的家人强行带走。我们医生,对伤者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出自本能的想去为伤者解除痛苦,但此时此刻,我的这种本能却让我痛苦不堪,因为上天他没有给我们一丝挽救的机会,看着散落一地的书本、画册,看着本子上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我只是希望他们走的时候能少点痛苦。
下午我们在徐民队长的带领下,深入到方大社区,这个社区以前有两千多人,地震发生后,灾民把自己的帐篷凌乱的搭建在农田里,由于外来救援队伍有限,我们是第一支深入该区域的救灾医疗队,我们随即开展工作,我和武贞老师所在的二组被安排巡诊,我们戴上一些必备的药品,随即翻过一片片倒塌楼房的废墟,深入农田中的农民简易帐篷,为伤者诊治,在一间帐篷里,我们遇到了地震中双下肢严重烫伤的患者,双腿皮肤苍白,局部已经坏死破溃,双腿发出难闻的臭味,我们立即给于清创换药,并联系车辆,将其转至绵竹医疗点,由于灾民居住环境很差,卫生知识不足,武贞护士主动召集灾民,向他们宣传防疫等知识、同时向灾民散发大量常用药物,灾民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坚持将自己不多的食品让与我们吃,武贞护士和我含泪喝下了灾民为我们熬的野菜汤。我们坚持在该社区开展工作,3天后,一位叫詹茜安县雎水镇光明村小姑娘主动找到我们医疗队,听说她们那里还没有任何救援队伍,徐民队长当即决定,立即赶往安县。原来他们所在的村子是地处绵竹和绵阳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小姑娘跑了数十公里才找到我们这支医疗队,进入山村后,我们了解到,两千多人的村子有8位村民不幸遇难,房屋大半倒塌,我们立即给予对该区域的伤员进行挨个检查,同时将一名重伤员转运出山,由于山村村民居住分散,有几个队的村民还住在山后的山沟里,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到该村,第二天,我们按照和村民的事先约定,冒着频发的余震,再次向灾民分发药品、处理病员,正当大家在集中精力处理病员时,一次余震悄然袭来,房上的碎瓦、玻璃倾泻而下,最近的一块距离武贞护士不足一米。此后,我们还随海军陆战队猛虎旅前往山体滑坡严重的清平乡磷矿转运伤员、随成都军区某部向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华西医院转运大量病员,每天都忙碌到深夜。
我们虽然白天忙碌,但晚上却不能入睡。潮湿的地面、地震把沱江截断形成堰塞湖就在不远的山上,不时的余震让人心惊肉跳,最紧张是二十号的晚上,据传当晚上可能有7—8级的强烈余震,而且预报有大雨,我们开始以为是误传,可是到了凌晨一点,收音机里面、德阳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着紧急通告:当晚发生7级余震的可能性极大,王光海医生挨个帐篷的通知大家,要注意安全,我们发现当晚的夜让人害怕:月亮开始出奇的圆、大地却黑暗一片,远处的野狗都不停的疯叫,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天空中就布满了厚重的阴云,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离我们是如此的近。我们都穿上了救生衣,口袋里面装上一瓶矿泉水、一块压缩饼干,都坐在帐篷里等待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我们有的用数码相机为自己拍了一个看似自信的照片,以防万一。庆幸的是只是发生了5.4级的余震,大家都有惊无险,第二天大家都开玩笑说:我们又活过来了!
在灾区的十余天,是对人心理的严格考验,大家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依然安然无恙、不知道明天的补给是否跟得上、不知道余震何时发生,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救灾物资越来越充分,我们的矿泉水就有十多个牌子的,大家后来竟然能够吃上了米饭,每天看着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我从心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借用媒体得一句话:虽然村庄没、学校塌了、灾情让人心碎,但是存者仍生,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大家共同努力,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