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医院动态新闻快递详细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来了!(上)

发布时间:2008-06-13 00:00
    

编者按:赵艳是肿瘤科的一名护士,5月13日她随我院第一批医疗救援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在前线的十几天里她经受住了艰苦条件的考验,顺利的完成任务,6月7日卫生厅举办“山东省卫生厅首批卫生应急救援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赵艳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下面我们把她的发言分次刊登在网站上,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肿瘤科的一名护士,我叫赵艳。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来了!》。
     2008年5月12日,正当白衣天使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下午14点28分,八级大地震突袭汶川,震惊中外。此次地震波及之广、破坏之大、损失之惨重,前所未有。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区百姓求助的眼神,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时刻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一次又一次落下心酸的泪水。当救灾前线缺医少药、伤病员无法得到良好救治的信息传来时,我再也坐不住了,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一个个血肉模糊的身躯,还有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在向我呼唤:“救救我吧!”也就在此时,我接到了医院的通知,荣幸的成为山东省第一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点迟延,来不及整备行装,5月13日一早,我直接从家出发乘出租车赶往机场与其他医疗队员汇合,路上仅仅用了半个小时。那时,我心急如焚,希望立即奔赴灾区,因为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早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保住一个家庭的幸福。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初到灾区,还是被眼前的一幕幕景象震惊了,并深深刺痛着。满目疮痍,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一片狼藉,完全成为废墟。川流不息的救灾车队,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急匆匆经过的担架队,像沙粒样一颗一颗打进我的双目,直到它们被泪水模糊,看不见事物;救援队伍迫切的口号声,寻找亲人的焦急呼唤声,被救伤员的痛苦呻吟声,像钢锥样一下一下的锥扎着我的耳膜,直到它们痛到麻木,听不清声音!
     武警消防官兵正在废墟中寻找着每一个人的踪影,市民们都在寻找和等待着自己家人的消息,抬出来的尸体暂且停放在路边,马路上的120急救车不停的穿梭,头顶上是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对一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都只有在电影中才看到过。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的我惊呆了、心痛得像刀绞一样,雨水打在我的身上、脸上,汇合着泪水一同流了下来。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作为白衣天使的职责,我要坚强,我要勇敢,我要带给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的信心。那一刻,我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饥饿,与医疗队的其他成员一起积极请战,要求去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要求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几顶简单的帐篷,几张从未倒塌的病房里搬运出来的病床,几件简单的被褥,简单的医疗药品,甚至没有任何检查的仪器,大雨依然在下,余震不断,我从未见过这么艰苦的医疗环境,更未在这种简易的抢救室、简易的病房工作过,一下子我变的束手无测,但是看到老同志、老党员们很快投入到其中,我也立即加入到他们中间,全神贯注地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进入灾区后,我们面对的除了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的伤员病情和繁重超时的救护工作外,最需要努力克服的就是生活上的不便。首先上厕所成了我们女同志最大的问题,在此之前我没有在露天的环境下上过厕所,我克服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于是为了少上厕所,我就尽量不喝水,觉得口渴的时候就湿润一下嘴唇,尽量一天就上一次厕所。我没有在断水断电断信号的环境中生活过,80后的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信息和网络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我们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满足不了,洗脸刷牙都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就别说是洗澡了,我努力地克服着自己的心理障碍。这时,省厅领导和医院领导鼓励的话语再一次回响在我的耳边,让我徒增许多力量,“我能行!”我在心底呐喊。
     鼓足勇气,面对困难,为了祖国,为了灾区人民。饿了就啃一口干方便面,渴了就喝口矿泉水,深夜忙完了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只能和同事一起挤在简易的帐篷里甚至于露宿街头,每天晚上妈妈都打来电话:“艳艳,身体还好吗?生活很艰苦是吧?能吃上热饭吗?爸爸妈妈都好,你一定安心工作,一定保重身体。”每次接到电话,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但我每次都强忍着眼泪故做镇定的说:“妈妈,我很好,能吃上能喝上,我很安全,有各位老师照顾我,您别担心。”妈妈说:“好孩子,我知道那里生活环境很艰苦,我从电视上都看到了,我天天看电视,每次看到演灾区的情况就像看到你一样,我感觉出你长大了,懂事了,爸妈很想你……”好多次,由于信号不好,牵挂的话语都没有说完,电话就掉线了,每次我都立即擦干满脸的泪水,收回牵挂的思绪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从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作为独生子女的我,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苦的时刻,但我一再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灾区人民需要我!为了深受重创的祖国,为了惨遭劫难的同胞,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克服。即使情感再脆弱,我也要坚持!即便肩膀再单薄,我也要承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来了!(上)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