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优秀作品选登
为展现我院医务人员良好形象,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山东省卫生厅新闻宣传办公室、人民网山东卫生频道联合在全省医疗机构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大型征文活动的要求。我院医务人员踊跃参与投稿,在工作岗位以自己的亲切体会,用勤劳的汗水谱写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动人篇章,展现了我院新形势下医务人员在平凡工作中自觉践行“服务号、质量好、医德好”的要求,努力为病人解除病痛,促进医患和谐的努力和追求,现将我院获得优秀稿件刊登院内网予以展示。
难 忘 的 微 笑
——记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
荆培佩
时光飞逝,转眼从学校步入省千佛山医院已有十余年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也感受到了亲情的关爱与温暖,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时时让我感慨万千。视病人如亲人,我想这决不是一句空谈。与病人相处久了,尤其是那些经常到医院入住的病人,每次与他们相见时真的就像是亲人抑或多年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让护患之间不再有距离,不再有心灵的芥蒂。在工作中,感受生老病死,感受悲欢离合,感受紧张的抢救,感受抢救成功的喜悦;但或许也有对生命的惋惜与无奈,像亲人离去时一样忍不住心痛、流泪------
从事护理工作这么多年,接触过数不清的病人,也见惯了生老病死,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模糊,有的虽已康复出院却缔结了真诚的友谊,像多年的朋友一样互送的关爱的祝福。在这些病人中,深深映入脑海,最难忘记的就是她——牛政委。虽然她已走了近一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于我的脑海,让我难以忘记。至今,科里的每一个同事也都会清晰地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点点滴滴。她是从外院转到我们病区的。那天,我看到入院诊断上赫然写着“乳腺癌多发转移”。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五年前的一场飞来横祸,导致她高位截瘫,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初见她时,无情的病魔已渐渐侵噬了她的身躯,瘦弱的让人心疼。在她脸上,却没有我想象中的悲愁与痛楚。她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我们也一一与她做自我介绍,亲切的叫她“阿姨”。科里的每一个同事都对她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在我们眼里,她像一株红烛,笑着燃烧,笑着面对病痛,乃至生死。每次交班时,她都喜欢与我们握手,亲切的叫我们的名字。那是一双多么白皙而柔软的手啊,指缝间传递着一份情意的暖流。我们也都喜欢与她交谈,听她讲那些不平凡的故事。她喜欢养花,自家的小院里栽满了各种各样娇艳的花。那一天,又高又帅的儿子从北京急急赶了回来,给她带来了采摘于自家的玫瑰,还带来了一个散发着玫瑰芳香的女孩。女孩温柔、美丽、大方,让人眼前一亮。那一刻,她的脸上洋溢着别样的喜悦与幸福。儿子和女孩特意在自家的橘子树下照了几张照片给她看。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无数次拿出儿子和女孩的照片看了又看,每一次都舍不得放下。我知道,她希望有一天女孩能披上洁白的婚纱和儿子走上红毯,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着她,祝愿她能看到那一天。癌细胞在扩散,病情一天天的恶化,她承受着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却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仍以微笑回馈着我们。儿子不知疲倦地坚持守在她身边。相濡以沫的老伴工作再忙也会每天来陪伴他,就那样紧紧握着她的手,满怀深情地望着她,那一幕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感动着。一次次的加班,一次次的会诊,一次次的祈祷,多希望能把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夜深了,万籁俱寂,呼吸机一声声叹息,仿佛在倾诉命运的无奈与悲苦。抢救车、监护仪、输液泵和24小时不眠不休的点滴,24小时不眠不休的护理,让生命徘徊在温暖与阴冷的十字路口。看着她一天天的消瘦,病情急剧恶化,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痛。每次吸痰、导尿等护理时动作都会轻柔再轻柔些。每当清醒时,她还会挤出一丝微笑给我们,我们多想她能再一天天好起来。经历过无数次与病魔的较量与搏斗,她累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她静静地走了,依然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却没有带给我们丝毫的恐惧。握着她那渐渐冰冷的手,听着亲人们痛彻肺腑的哭声,我的心一下子也像被掏空了一样,眼泪不由随着落了下来。我想,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天堂,我愿天使守护在她身旁,不再有疾病的困扰,不再有未了的遗憾,永远快乐、幸福、安康 ------
牛政委虽然走了,但她那微笑,她那乐观、开朗,坚韧、顽强,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却深深留在我心中。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想,冰心老人的这段话也许这就是对护理工作最好的诠释,也是我最好的鞭策与启迪,教我时时以感恩的心,以真诚的微笑,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回报社会,回报每一位病人-----
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
省肛肠病医院 王士莲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在山东省肛肠病医院工作了一年多了。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患者,他们对战胜病魔及对生活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我接触的这些患者里,病情轻重不一,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九床因肛周脓肿收入院的刘老师。犹记得,刘老师入院的那个下午,大雨将至。我值小夜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进来几个很强壮的中年人,说是新来的病人,问有没有担架。我的心顿时咯噔一下,我知道这个病号一定病的很急很重、接下来的场景立马证实了我的猜测---刘老师是我们科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抬着进门的病人。
刘老师高烧不退,精神萎靡,疼痛剧烈。我们夜班护士立即协助医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测量生命体征,专科检查,询问病史,请会诊,等等。并迅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刘老师的病情终于有所缓解,体温逐渐的恢复到正常。疼痛也有所减轻。这个时候,我们白班的同事精心熬制的“爱心小米粥”闪亮登场了,因为天气的原因,那个时候已经没有适合刘老师的饭在卖了,当我们把一碗冒着热气,散发着小米清香的粥送到他们面前时,我看到了他们眼睛里写的满满的都是感动与信任。
过了两三天,刘老师的情况逐步好转,精神头一天比一天好,病情一天轻过一天,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刘老师已经可以自己在走廊散步了,但是我们还是小心的叮嘱,搀着他慢慢的活动。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刘老师,已经可以正常的参加我们每天下午的肛肠保健操了。而且,有些动作比我们这些年轻人做的还好,和刚来的时候a简直判若两人。现在刘老师的老伴,每天也是乐呵呵的和我们打招呼,感觉就像一家人那样。每次看到他,我就觉得这就是对我们医疗护理工作最大的肯定,这是赠与我们零分贝的掌声。
在医患纠纷日益严峻的今天,通过这个病人,我思考了很多。简单的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工作中要有三颗心:责任心,耐心,爱心。生命之恋,大爱如山,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责任心,耐心的解决患者的每一个问题,用自己的爱心拉近我们彼此间的距离。尽量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让我们的患者和我们自己都开开心心每一天,这样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生命的旅途没有回程的车票,我们要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谨记在南丁格尔面前发下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会更好。
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
胸外科 龚迎秋
我是千佛山医院胸外科的一名护士,卫生部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已2年多了,在我所护理过的病人中,来自宁津县的肖什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份,济南2月的天气还是春寒料峭,17日这天上午10点钟左右,急症室用床送来了一个病人,我急急忙忙上前接病人,一看,有点怵头: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带着黑色的有檐帽,吸着氧气,闭着眼睛,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外面穿着棉衣、棉裤,里面套着秋衣、绒衣,手上挂着吊瓶。床上散乱地堆着自带的花被、衣物。后面跟着他的3个子女,一个儿子、2个女儿。肖什忠,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20多天高烧不退,伴左胸下部疼痛。入院诊断:肺脓疡、脓气胸。
病人入院以后,当天下午医生就决定在手术室为病人安装胸腔闭式引流管,近几年一般都是在病房局麻下置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经济,病人痛苦小。但此病人是脓气胸,脓液稠,细导管不利于引流,所以只能置粗管。进手术室以前我们给他换手术衣,光脱上衣就5、6层,换完手术衣裤,我和他小女儿都出了一身汗。
置上胸管后,由于引流通畅,加之静滴抗生素,病人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食欲也增加了。这时护士长和我就每天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劝他多吃饭,加强营养,适当到走廊里活动,每天给他拍背,协助其咳嗽。因病人发烧20多天,消耗比较大,身体瘦弱,每次进食量少,我们就让他子女用我们的微波炉蒸鸡蛋羹做每日2~3次的加餐。老人很要强,子女提出的建议他一般不接受,每天吃什么饭愁坏了他的儿女,护士长和我说他反而能听进去,这时,我和护士长就根据治疗原则给他制定了食谱(包括水果),先和他沟通,然后再和他儿女沟通。他的儿女挺孝顺,3个人都靠在这里,我们的方案也尽量配合。
身体恢复差不多后,为了彻底解决病灶,3月1日下午13:30在全麻下行了左肺下叶切除+左侧脓胸廓清术。病人转回病房是晚上6点多,1点左右病人开始发烧,最高40.3℃,心率升到130多次,体温挺顽固,间断用了吲哚美辛栓、安痛定、地塞米松,直到早上6点多才出汗降下来。降心率用了西地兰静推、口服美多心安,最后定在了100次左右。老头很紧张,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一句话也不说,家属给他捂得严严实实,谁也不让动。我给他做输液时发现被子、褥子、枕头全湿透了,浑身湿淋淋的,告诉他及陪人必须得更换衣服、被褥,同时多喝水。更换过程中,为防止病人着凉加重病情,我和一实习护士拉上围帘,开大空调,先擦干身体,再从一边换起,半小时换下来,病人身上干爽了,放松了,我们却出了一身、一头汗。
接下来的日子,医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给予白蛋白静滴增强体质,我们护士定时给其挤压引流管,拍背、雾化吸入,鼓励病人咳嗽、咳痰。病情逐渐稳定了,老头又耍开了脾气,不愿咳嗽-怕疼,不愿下床活动-说没劲,说他的病治不好了,急得他小女儿直掉眼泪。这时我和护士长一有空就到他床旁,软硬兼施,讲他儿女们撇家舍业的坚持,讲他恢复的前景,讲医生们的努力。针对出现的病症对症处理,如他由于进食蔬菜、水果少,手术后大便不畅,我用开塞露为其通便;忍着胃的反应不适,给予胃复安肌注;无食欲给予开胃药口服,变化饭菜花样。给他儿女们打气,告诉他们不要急躁、埋怨,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更加上病人身上不舒服,更需要关心、哄,一个目标,顺顺利利,早日出院。还好,经过医生、护士、家属的共同努力,术后6天拔出胸管,9天拆线,11天正式出院了。
病人出院那天象换了一个人,话也多起来了,给我们讲他在农村的生活,讲他养的狗、他的院子,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那里玩,到最后又依依不舍了起来,抹起了眼泪,看得他女儿又好气又好笑。我和护士长也感慨很多,为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收获而满足、自豪。能护理好一个病人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欣慰,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护理经验。
两 只 存 钱 罐
刘纪改
我是急诊医疗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像许多家庭一样,在我家的博古架上静静的放着两只卡通存钱罐,里面当然也毫无例外的存放着硬币。我不曾数过有多少钱;也没有关心过它可以购买多少心爱的东西;更没有数过共有多少枚硬币。但这却是我人生中最最看重的数字。我想有一天我老了,不能拿起听诊器治病救人的时候,我就揭晓这个数字。
当我刚刚成为一名医生成功救助第一条生命的时候,那一刻我非常享受,幸福暖流传遍了全身,我为医生这一平凡工作的高尚和伟大而激动。这一天我在存钱罐里放入了第一枚硬币。以后每当成功挽救一条生命,我就投一枚硬币进去,不管是2分、5分、1角还是1元。这里有多少枚硬币,就有多少条生命在我的救助下重新绽放。这是我从医生涯的工作积累,是我工作的成绩单,也是我的骄傲与自豪。在我所救治的这些病人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因为那一天敬爱的温家宝总理来到我们身边。
记得那天下午,当总理来到急救中心大厅的时候,我和几名医生护士正在抢救室抢救那位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已呼吸心跳停止的少女,她口服了整整一瓶250ml的敌敌畏,这一剂量足以致死,生命危在旦夕。此时能亲眼见到总理,机会难得,今生今世可能就此一回,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抢救室外已是掌声雷动。“总理来啦!总理来啦!” “总理,您好!” “总理,您辛苦啦!” 总理就在身边,我听到了;我感受到了;但是我是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我和我的搭档姜志明医生、还有申敏、刘春迪护士一起全神贯注地抢救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生命。“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氯解磷定,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有条不紊的进行。偶然间我抬起头惊奇的发现,总理在人们的簇用下迈着稳健的步伐已经走进了抢救室,我看到了温总理那再熟悉不过的音容笑貌。他温文尔雅、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面带微笑频频向我点头,亲切的问候我们“你们辛苦了!” 并且深情的说“你们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你们每天和病人打交道,为群众的身体健康付出了辛勤劳动,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寥寥数语已深深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虽然我忙碌在病床前,近在咫尺却不能近距离与总理握手问候,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在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用行动实践“白衣天使”的称谓;我还知道总理就在我们身边,他的心与我们息息相通!我要尽我所能挽救患者,用鲜活的生命报答总理的关怀与鼓励。
幸运的女孩终于转危为安,心跳恢复了!呼吸也恢复了!她得救了!我心中充满喜悦;我要把这好消息报告给总理。循着欢呼声我来到门诊楼前,大家正排队等待与温总理合影。幸运之神眷恋真诚善良的人,此时我看见总理正从门诊楼走来,与总理的合影很快完成,然后总理亲切的与我们一一握手,当我紧紧握住总理温暖的手时,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内心的激动,只是反复的说“总理,您好!总理,您好!”周围又响起欢呼声,这位亲民爱民的总理又融入了爱他、他也爱的人群之中。后来我听说温总理还高度肯定了我们急诊科“品质、速度、便利、权威”的服务理念,称赞生命绿色通道及“患者不动医护动”的服务理念是为民着想。
当天晚上下班后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挑选一枚崭新的硬币投入存钱罐中。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我不仅见到了敬爱的温总理,同时我还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并以此报答总理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关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