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医院动态新闻快递详细

我院房颤门诊暨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揭牌

发布时间:2014-12-01 10:14 本文来源: 心内二科 供稿: 胡和生

  1129日上午,孙洪军院长与国内著名的房颤诊疗专家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共同为千医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揭牌。

 

 

房颤,即心房颤动或心房纤颤,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有房颤患者近1000万。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容易产生心力衰竭;更危险的是,房颤可以大大增加血栓与脑栓塞的发病率。房颤可脑栓塞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脑栓塞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栓塞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亚洲人群的脑栓塞发生风险是欧美人群的56倍。 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显示,房颤患者脑栓塞的患病率为17.5%。胡大一教授等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并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房颤的多系统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为常用的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国内房颤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不规范治疗的现象突出。患者也有很多疑问:房颤应该怎样治疗?何时应该复律治疗?选用什么方案进行复律?射频消融有危险吗?哪些患者应该严格抗凝治疗?选用什么样的抗凝药物?为了满足更多房颤患者规范化地进行房颤抗凝、复律、维持窦律的就诊需求,千佛山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房颤门诊,包涵生活指导、合理抗心律失常药物、规范抗凝治疗、导管消融及术后随访等多个部分内容,整合导管消融医师以及经验丰富的房颤内科治疗医师,优势互补,采取个体化的策略治疗各类型房颤患者。

 

 

 

心律失常的诊治是千佛山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千佛山医院一直注重开展房颤药物治疗的规范化、非药物治疗措施临床应用的合理化工作,不仅派出医生到国内顶尖医院及国外一流心脏中心交流学习,且多次邀请美国、德国、北京、上海等国内外著名房颤专家来院进行手术演示和学术交流,在学习借鉴当今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房颤治疗特色,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医院经导管消融根治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手术量逐年递增。

 

在仪器设备方面,我院已淘汰过去的CARTO XP三维标测系统,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第三代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CARTO 3,美国Prucka7000电生理记录系统、飞利浦心血管专用造影机等高端临床治疗、高频心脏刺激仪、食道超声等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有助于使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更精确、更安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同时,在泰山学者闫素教授主持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利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构建基层高危心脏病筛检与诊疗高效管理系统”基础上,我院建立了“心动在线”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会诊中心。它通过“院外-心内”相结合的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随时携带,在家、在外只要有手机网络覆盖的地方,7导联心电数据会随时传到远程监护服务平台。心电出现异常时,便可自动报警,一旦自动报警,设备会自动截取该时间点前后36秒的心电图数据,进行传输,异常的心电信息会自动发送到监测平台,或者监护对象也可以在感觉不适时,手动发送信息到监护中心。一旦平台值班医生发现异常,会立即通知您本人或亲人,使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高危心血管病得到及时诊断,同时启动早期救治体制,这种具有远程、实时、长期监控患者心电多导联信息,可以更容易、更方便及更全面地捕捉到心脏异常,并与医院120急救、心内科病房构成前沿、基地以及后盾三位一体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高危心血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使得高危心血管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理念成为现实。

 

 

同时,与千医医院集团内部各级医院及合作医院、合作科室进行深入合作,以远程监护、远程会诊和远程医疗教育平台为支撑,建立垂直网络,联接省、市、县、乡等多级心电监测网点,利用远程监测作为纽带,通过当地就医、远程指导、就地会诊或大病转诊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各级医院联合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保障城乡患者健康利益及各级医院资源技术共享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更多信息,请关注“房颤门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我院房颤门诊暨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揭牌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