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观病房手记:抗疫实战 勇当先锋
发布时间:2020-02-19 18:04
本文来源: 应急病区一 供稿:
刘潇
分享到:
2月12日晚上接医院紧急通知,为了疫情需要,要尽快腾空五号楼作为应急病区,大家闻令而动,我也投入到搬家大军中。经过一天的忙碌,三个病区初步成形。没来得及歇口气,六点钟我接到王静护士长的电话,应急病区一楼夜间要收治病人,第一个夜班由我来上。
虽然前两天一直在应急病区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环境、练习穿脱防护服,但今晚要真正进行“实战”,又是第一个班,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而忐忑。我按照流程认真的穿好防护服,防护服不透气,一会儿身上就起了一层水汽,吸气、呼气也很费力,护目镜上的雾气也让视野变得狭窄,在此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在前线已经战斗了20多天的战友们是多么不容易!静心、宁神、调整呼吸,让自己慢慢地适应身上这身装备,“准备完毕”!一个深呼吸,我推开了污染区的大门进入病房,到患者入口等待接诊病人。
前来就诊的第一个发热病人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我询问了他的病史,为他测生命体征。显示体温为38℃,心率123次/分。我问他:“是不是很紧张?”他说:“确实很紧张,不过对于你们来说更辛苦、更不容易”。我告诉他:“在医院,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若有不适,我们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对你来说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啊”。我为他倒了一杯热水,嘱咐他一定要多喝水,按时服药。后来听到他给家人打电话说从中午到现在一直没有吃饭,我们又联系餐厅给他订了晚饭。晚上十点多,他的体温终于降到了正常,我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安顿好了第一个病人,刚要坐下来想一下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细节和流程,第二个病人紧接着就来了。这是一个五十多岁很健谈的阿姨,我又按照接诊流程自我介绍、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住院须知、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这些在平时都是再轻松不过的工作,但现在穿着这身防护服,连续接诊两个病人的我已是气喘吁吁,阿姨听到我说话费力,赶紧给我搬了方凳让我坐下,笑着说:“穿这一身看着就挺难受的,还得照顾我们,快坐下歇一歇。”她的小举动让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晚上十一点,又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了体温,看到他们体温都正常,我才放心的脱下防护服走了出去。 匆匆吃完晚饭,急促的电话铃再次响起,又有一个病人入院。这一次是我的搭档邓娜进入病房“实战”,这个病人因为间断发热半个多月,心里非常紧张和恐惧,邓娜一直安慰和鼓励她。忙到凌晨三点多,看到病人情况稳定、安心休息后,她才放心地走出了病房。
第一个实战夜班,我和我的搭档邓娜既紧张又忙碌,白班加夜班的连续工作,让我们体力有些不支,但看到病人病情好转,情绪稳定,我们很欣慰。想到同在武汉一线的战友们,我们的心中又充满了勇敢和力量!你们守护前线,我们守护千医,虽相隔千里,但我们共同奋战在一线!疫情面前,我们虽都是微光,但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最终一定会驱散疫情的阴霾!
虽然前两天一直在应急病区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环境、练习穿脱防护服,但今晚要真正进行“实战”,又是第一个班,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而忐忑。我按照流程认真的穿好防护服,防护服不透气,一会儿身上就起了一层水汽,吸气、呼气也很费力,护目镜上的雾气也让视野变得狭窄,在此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在前线已经战斗了20多天的战友们是多么不容易!静心、宁神、调整呼吸,让自己慢慢地适应身上这身装备,“准备完毕”!一个深呼吸,我推开了污染区的大门进入病房,到患者入口等待接诊病人。

前来就诊的第一个发热病人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我询问了他的病史,为他测生命体征。显示体温为38℃,心率123次/分。我问他:“是不是很紧张?”他说:“确实很紧张,不过对于你们来说更辛苦、更不容易”。我告诉他:“在医院,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若有不适,我们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对你来说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啊”。我为他倒了一杯热水,嘱咐他一定要多喝水,按时服药。后来听到他给家人打电话说从中午到现在一直没有吃饭,我们又联系餐厅给他订了晚饭。晚上十点多,他的体温终于降到了正常,我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安顿好了第一个病人,刚要坐下来想一下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细节和流程,第二个病人紧接着就来了。这是一个五十多岁很健谈的阿姨,我又按照接诊流程自我介绍、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住院须知、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这些在平时都是再轻松不过的工作,但现在穿着这身防护服,连续接诊两个病人的我已是气喘吁吁,阿姨听到我说话费力,赶紧给我搬了方凳让我坐下,笑着说:“穿这一身看着就挺难受的,还得照顾我们,快坐下歇一歇。”她的小举动让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晚上十一点,又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了体温,看到他们体温都正常,我才放心的脱下防护服走了出去。 匆匆吃完晚饭,急促的电话铃再次响起,又有一个病人入院。这一次是我的搭档邓娜进入病房“实战”,这个病人因为间断发热半个多月,心里非常紧张和恐惧,邓娜一直安慰和鼓励她。忙到凌晨三点多,看到病人情况稳定、安心休息后,她才放心地走出了病房。
第一个实战夜班,我和我的搭档邓娜既紧张又忙碌,白班加夜班的连续工作,让我们体力有些不支,但看到病人病情好转,情绪稳定,我们很欣慰。想到同在武汉一线的战友们,我们的心中又充满了勇敢和力量!你们守护前线,我们守护千医,虽相隔千里,但我们共同奋战在一线!疫情面前,我们虽都是微光,但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最终一定会驱散疫情的阴霾!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