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您的位置: 辛学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详细

痔病

发布时间:2022-07-25 10:30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参照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痔病临床验证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痔病)诊疗指南(2012版)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以往制定的痔病诊治方案进行更新修订。

【定义】

痔病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临床以出血、疼痛、脱出等为主要症状。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内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内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内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急性炎症时可出现嵌顿。

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炎性外痔4类。

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

(二)检查方法

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Ⅰ、Ⅱ度内痔指诊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诊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及时发现大部分中低位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3.肛门直肠镜检查: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4.对疑有消化道肿瘤等患者或50岁以上人群,强烈建议加作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风热肠燥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伴口渴欲饮,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或暗红,量较多,肛门肿痛,肛缘有肿物隆起,表面光亮,质软,或肿物表面轻度溃烂,有渗液,大便次数增多,或带有粘液臭秽难闻,伴肛门下坠,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疼痛,如胀如刺,或肛旁肿物隆起,色紫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境界清楚,或肛内肿物脱出坠胀疼痛,伴有便秘。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坠胀,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托还纳,活动劳累之后更甚,便后出血,血色淡红,伴有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5)血热瘀结证:肛缘肿物突起,其色暗紫,疼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伴口渴便秘;舌紫,苔薄黄,脉弦涩。

【诊断样式】

 

中医诊断:痔病

                湿热下注证

西医诊断:内痔Ⅱ期 

中医诊断:痔病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混合痔

 

【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辨证论治(中药内服)

多适用于Ⅰ、Ⅱ期内痔;或内痔嵌顿伴有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1)风热肠燥证:治宜清热疏风,凉血止血。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2)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秦艽苍术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治宜补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者合四物汤。

(5)血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方用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2.常用口服中成药

目前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内服中成药有:复方秦艽片(自制剂)、大黄片(自制剂)、灵菇合剂(自制剂)、槐角丸等。另外单纯止血的药物也可配合应用,如三七粉、云南白药、白芨粉等。

(二)外治法

1.熏洗法

熏洗法为中医治痔的特色之一,既可作为保守疗法,又可用于手术后治疗。常用的方剂有祛毒汤、苦参汤等,我院常用方剂:复方荆芥熏洗剂、花子叶汤、活血止痛散、燥湿洗药、解毒洗药、硝矾洗药等。

2.外敷法 

膏剂最常应用,临床有复方九华膏(自制剂)、太宁乳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多种膏剂。这些药物多具有润滑、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也可以配合中西药散剂如云南白药、珍珠粉等,中医称之为掺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

3.塞药法 

栓剂是肛门给药,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吸收比口服药快,效果也能得到更大发挥。如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普济痔疮栓、肛泰栓、太宁栓等,适用于各期内痔。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

二、中医技术疗法

(一)手法治疗

1.手法复位

适应症:内痔脱出嵌顿、外痔未形成明显充血水肿者。

操作手法:患者选取一定体位(如骑俯位或侧卧位),嘱患者均匀呼吸,勿增大腹压。医者戴手套后拿取蘸有九华膏的纱布垫,五指放在肛周包裹好脱出的内痔,稍用力向肛门中心按压并回纳推入,外包纱布并塔形包裹,加压压迫固定。嘱患者收腹提臀平卧或俯卧于床上。尽量保持收肛动作并减少活动,卧床休息,避免咳嗽及大声喧闹。

2.扩肛疗法 

一般认为该法只适用于肛管高压或疼痛剧烈的绞窄性痔,不适用于老年人、肠炎和腹泻患者。

(二)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是通过对内痔注射硬化剂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导致黏膜下组织纤维化,将脱出的肛垫黏附在肌面上而不再出血或脱出,从而达到使痔萎缩或不再脱出的目的。

常用药物:消痔灵注射液

适应症:Ⅰ、Ⅱ、Ⅲ度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症:外痔及妊娠期痔。

并发症:肛门局部疼痛、肛门部烧灼感、组织坏死溃疡或肛门狭窄、痔血栓形成、黏膜下脓肿与硬结。

(三)结扎疗法

结扎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痔疮的方法,最早始见于《太平圣惠方》。除丝线结扎外,也可用药制丝线、纸裹药线缠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遗留创面修复而愈。

1.中药线结扎:用药制丝线、纸裹药线缠扎在痔核的根部,使痔核坏死脱落,创面经修复而愈。

2.贯穿结扎法

适应症:Ⅱ、Ⅲ 度内痔,对纤维型内痔更为适宜。

操作要点:①麻醉后,常规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暴露痔核。②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牵引,右手用持针钳夹住已穿有10#丝线的缝针,从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穿过。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切口,再分段进行“8”字形结扎或作“回”字形结扎。③将存留在肛外的线端剪去,将痔核送回肛内,无菌纱布覆盖固定。④缝针穿过痔核基底部时,不可穿入肌层,否则结扎后可引起肌肉层坏死或并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胶圈套扎法 

适应症:Ⅱ、Ⅲ度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对PPH或其他疗法治疗后痔块或肛垫回缩不全者,可采用本法作补充治疗;其他如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血管畸形)等。

操作要点:①取骑俯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插入肛镜,消毒直肠与肛管,显露齿状线和内痔。②将负压吸引接头与外源负压抽吸系统相接;确认负压释放开关处于开放状态。③经肛镜置入枪管,管口对准目标,在负压抽吸下组织被吸入枪管内,扳动转轮,释放胶圈。④部分患者术后有坠胀感,经对症治疗可缓解。如偶遇术后出血,宜在肛镜下作重新套扎止血或缝合止血。

禁忌症: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肛乳头肥大(特别提醒:切勿将肛乳头肥大认为是息肉或内痔而进行套扎)。

并发症:有直肠不适与坠胀感、疼痛、胶圈滑脱、迟发性出血、肛门皮肤水肿、血栓性外痔、溃疡形成、盆腔感染等。

4.吸注套扎法

适应症:Ⅱ期以上内痔。

操作要点:①先将吸注套扎吸盘和相应的推圈套分别安装于器械吸杆前端的螺纹处和外推杆前端,密封好。用碘伏棉球对吸盘由内向外进行整体消毒后,再应用扩锥将已消毒的乳胶圈置于吸注套扎吸盘的外壁上。对吸盘外壁、乳胶圈和前推圈再次进行消毒处理。②用2-5毫升注射器抽取稀释过的消痔灵后与5-6号头皮针的注药软管紧密连通。待排尽空气后,将其卡压在器械上壳体的固定卡内,同时把一次性头皮针针体,从可视性透明的吸盘底部的TPE热可塑性橡胶软塞的中心点一次性全部刺入吸盘内。③用碘伏棉球对脱出痔核进行消毒,将吸盘贴于痔核表面,抠压扳机行程约2/3,痔核进入吸盘内,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待药液注射约2/3时再进一步抠压扳机,将乳胶圈推下套扎在痔核基底部。然后边松扳机边注药,药液注完,扳机松到底,取下器械,治疗结束。一般6-8天痔核即可脱落。

(四)注射加结扎疗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同时并存者,一般先进行贯穿结扎,然后行注射术。详细内容和步骤请参阅贯穿结扎法和注射疗法的有关内容。

(五)手术疗法

适应症:内痔已发展至Ⅲ、Ⅳ度,或Ⅱ度内痔伴出血严重者;急性嵌顿性痔、坏死性痔、混合痔以及症状和体征显著的外痔;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症者。

1.单纯切除术 

适应症:单发的静脉曲张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操作要点:①麻醉后常规肛门消毒。②用组织钳提起外痔组织,以剪刀环绕其痔根四周作一梭形切口,切口上端指向肛门中心呈放射状。③用剪刀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团及增生的结缔组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除,创面开放或对位缝合。

2.外痔剥离术 

适应症: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外痔较大血块不易吸收、炎性外痔水肿局限者和混合痔中的炎性外痔。

操作要点:①麻醉后常规肛门消毒。②用血管钳夹起肿块表面的皮肤,在肿块中央作放射状或梭形切口。③用止血钳将血块分离,并摘除。修剪创缘使创面应为梭形,边缘整齐。④修剪伤口两侧皮瓣,使创口敞开,或缝合1~2针。

3.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适应症:适用于Ⅱ度、Ⅲ度、Ⅳ度内痔伴有外痔者。

操作要点:①麻醉后常规肛门消毒。②将混合痔充分暴露,在其外痔部分作“V”字形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剥离外痔皮下静脉丛,至齿线稍上。③用弯形血管钳夹住被剥离的外痔皮瓣和内痔基底部,在内痔基底正中用圆针粗丝线贯穿作“8”字形结扎,剪去“V”字形内的皮肤及静脉丛,使在肛门部呈一放射状伤口。④同法处理其他痔核。

4.环状混合痔肛垫保留断桥缝合术(我院特色)

适应症:适用于环状混合痔

操作要点:①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臀高俯卧位。常规消毒。②内痔处理:用肛门拉钩牵开肛管,暴露内痔,在右前、右后、左中等内痔隆起最大的部位,先用组织钳夹起;根据肛管黏膜隆起颜色的改变,为保留肛垫,从齿状线上0.5~1.0cm处开始,用大弯血管钳向上钳夹,至黏膜呈粉红色处止,切除钳上痔组织。再用3~4把组织钳跨越血管钳夹持后,侧翻血管钳并撤除。用3个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或连续毯边式缝合,边缝合边撤组织钳,以防黏膜脱漏和出血。一般按上法处理3个内痔即可。若为三期内痔或直肠黏膜下垂,可用7号或10号丝线贯穿创面基底部向上作高位悬吊。③外痔处理:根据外痔在肛管隆起的程度和数目,在每个外痔(即隆起最明显处)两侧作纵行切口,上端至肌间沟或齿状线上0.5cm,下端至放射状皱襞消失处,长度为2~3cm,深度以切开皮肤为宜。在外痔体处,一般在肛管皮肤改变颜色处横向切开皮肤,用组织钳牵起远、近切端,剥离痔核组织至肌层。在皮肤上下对合无张力的情况下,切除多余远端皮肤,用1号或4号丝线对角缝合。纵行切口不予缝合,以利于引流。

5.痔上黏膜吻合器环切钉合术(PPH)

用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部分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适用于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和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术后应注意防治出血、坠胀、肛门狭窄、感染等并发症。

6.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并痔上动脉结扎术

适应症:适用于Ⅱ度、Ⅲ度、Ⅳ度内痔伴有外痔者。

操作要点:将痔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牵拉暴露痔上动脉区域,用手触摸痔上动脉搏动,确定动脉搏动位置,用3-0可吸收线于痔上动脉搏动处予以“8”字缝合,缝扎痔上动脉,阻断痔区血供,以起到复位肛垫及预防术后续发性大出血目的。然后操作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

、痔病的术后处理

1.中药熏蒸或坐浴

(1)花子叶汤:适用于痔病术后24h排大便后。

用法:将药装入纱布袋放入嵌在特制坐浴架的盆内,开水2000ml冲泡,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坐浴患处,约20min。

(2)复方荆芥熏洗剂:适用于痔病术后24h排大便后。

用法:煎汤趁热熏洗、坐浴。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水温控制在37度。

2.术后换药

复方九华膏:具有消炎止痛,生肌收口作用。适用于痔病及术后换药。

用法:由我院制剂室制备成油膏备用。每日大便后熏洗肛门,清洁肛周及肛内,肛内用外裹九华膏特制棉球,肛外直接外涂患处,每日1~2次。

四、痔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1.昏厥

(1)迅速平卧,头高脚低位仰卧,松解领扣。监测生命体征,直到清醒复原。

(2)饮少量温糖水或温开水。

(3)检查肛门部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的征象,并予及时处理。

(4)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摔伤(如头颅损伤、内脏损伤、骨折、皮外伤等),及时处理。

2.排尿障碍

(1)非药物疗法:①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紧张,鼓励适量饮水。②冷热敷:在小腹部交替冷热敷,以刺激排尿。③诱导:打开水笼头,听流水声,通过第二信号刺激排尿。④在创面无明显出血的前提下,适当松解压迫的敷料或用手托敷料,可缓解疼痛。⑤压舌根:使其欲呕,可促使排尿。

(2)针灸: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委阳、水分、关元、合谷、曲骨、阴陵泉、气海、风市、长强。任选三至四个穴位,重刺留针刺15~30分钟。 

(3)耳穴:泌尿区(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心、直肠下段,强按压。

(4)中药内服:①清心利尿除烦饮水煎服或代茶饮;②八正散加减。

(5)西药:①疼痛剧者应用镇痛剂等。②新斯的明0.5~1mg,肌肉注射。

(6)导尿:如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患者膀胱充盈平脐,或术后已超过12h尚未排尿,自觉症状明显者,可予以导尿。首次排尿量≤500m1,以防止导尿性尿失禁。

3.排便困难

(1)口服缓泻药物:如灵菇合剂(自制剂),10~15ml,每日2~3次。

(2)开塞露1~2枚注入肛内,并平卧15~20min,然后排便。

(3)灌肠:生理盐水、石腊油或50%甘油灌肠致粪便排出。

(4)手法抠便,必要时可在局麻下,用手指将粪块捣碎挖出。

4.疼痛

(1)内服法:见辨证论治之湿热下注型用止痛如神汤;便干,加厚朴6g、枳实9g、芒硝6g(冲);便稀、腹泻,加黄连9g、黄芩9g;组织水肿,加猪苓15g、泽泻10g、麻黄3g、石膏30g;渗出过多,加云苓15g,白术15g。

(2)中药熏洗:同术后处理之中药熏洗。

(3)耳穴压豆:取肺、大肠及疼点,左右交替,2d更换1次。

(4)针灸:①取长强、承山、足三里、气衡、八髎,电针刺激日1次。②针刺龈交、二白、白环俞或肛周电刺激治疗。

附: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止痛技术(中医适宜技术)

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病人感觉舒适为度。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医者手指及患者穴位局部皮肤。选穴:白环俞位于骶部,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以2寸毫针直刺双侧白环俞,进针1.2~1.5寸,以泻法得气后留针。自动定时电针麻仪电刺激导线连于针柄,逐一打开电源及刺激量开关,以14~26次/min的疏密波给予电刺激。每次行针30min。

(5)其他:可选消炎止痛的栓剂纳肛,镇痛药物如口服、肌注、静滴、穴位注射或自控镇痛泵等。

5.水肿

(1)高渗液湿敷法:硝矾洗剂湿敷水肿处,也可用50%硫酸镁或10%热盐水湿敷。

(2)局部熏洗法:可用花子叶汤或复方荆芥洗剂水煎熏洗局部,日1~2次。

(3)膏涂法:复方九华膏外涂,需配合熏洗法。

(4)中药内服:①秦艽苍术汤加减,水煎服,日1剂。②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水煎服,日1剂。

(5)中药内服合外洗: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提壶揭盖法宣肺利尿。适用于痔术后水肿及嵌顿痔。用法:1料水煎服,2料外洗局部。

(6)皮下如有较大的静脉丛或血栓应及时摘除。修剪创面、拆除缝线。水肿性肉芽影响引流,应及时修剪。

6.出血

(1)中药外用止血:选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止血散等。将药粉敷于出血部位,重新压迫包扎。适用于痔术后缓慢渗血。

(2)冲压法:生理盐水或凝血酶盐水(2:1000),3000ml-5000ml反复冲洗肠腔,清空内容物,观察内容物性质及量。清空积攒的内容物后,调整插入灌肠器导管的深度(可以两根导管,一根低位静态,一根活动),注入冲洗液,每次60ml-180ml,观察经导管引流出液体的颜色,初步判断出血的位置高低及出血速度冲洗引流液相对洁净清淡后,进行填塞压迫,再经导管冲洗,引流液中不见红色血液及清淡,则停止冲洗。

(3)纱布卷止血:取中空的硬橡胶管,长约8~10cm,外裹凡士林纱布,直径约5cm,缓慢放入肛内,外端固定粗丝线。适用于痔术后创面广泛渗血、无搏动性出血点者。

(4)气囊压迫止血:将气囊或避孕套置入直肠,充气后用丝线扎紧,间断压迫。适用于直肠下段内痔术后出渗血。

(5)灌肠法:首次填压后,凝血酶盐水(3:100或200)灌肠,保留2-3小时后,开放引流1小时,再重复保留灌肠,首日保留灌肠4-6次。次日3-5次。更换填塞物时,先用生理盐水或凝血酶盐水1000ml-3000ml灌肠,令病人排便排气,清空肠道,腹部减压。重新填塞压迫后,每日保留灌肠2-3次。病情稳定后,剧情酌情进食及改用吸痰管引流,每日保留灌肠1-2次。常规换药时,每晚用凝血酶盐水或黄柏液保留灌肠。

若出血大于500ml或发现有搏动性出血者,应急须在麻醉下探查止血或行痔上动脉栓塞术。

五、特殊患者痔病的治疗

1.妊娠及产后早期的混合痔: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必要时,应采用简单的手术,但禁用硬化剂注射疗法。

2.痔病并发贫血:应首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它疾病。首先选用硬化剂注射疗法,其他手术也可根据病情适当选择。

3.痔病合并免疫缺陷: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混合痔患者,首先应选择痔的切除缝合手术方式,术后必须使用合适的抗生素。禁忌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和胶圈套扎疗法。

4.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混合痔患者:内科、麻醉科会诊,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在相关疾病稳定后,手术尽量采用简单的治疗方式。

5.急性嵌顿痔:是痔的急症。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对嵌顿时间长、或痔表面糜烂坏死者,可局部应用解除括约肌痉挛的药物;对嵌顿痔手法复位失败、嵌顿时间长而出现绞窄坏死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嵌顿、去除坏死组织、预防感染。

六、预防调摄

1.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慎食辛辣刺激食物。

3.勿过劳、久蹲。

4.发现症状,及早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

5.情志干预:辨证治疗中的情志干预,若肝火旺盛可给予以疏肝泄热;肝郁气滞可给予疏肝理气;心脾亏虚可给予养心安神, 必要时可给予“黛力新”口服或心理疏导或家属安慰等配合治疗。手术情志干预:向患者普及痔疮的常识, 详解手术方式及常见术后并发症, 消除患者认知方面的错误;转移病人注意力, 改变或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如言语交流、鼓励等以消除患者恐惧之心, 保证其有个愉悦的心情, 必要时也可结合七情相生相克加之干预;针对忧郁患者术前术后阶段尽量满足其所需, 顺其心, 安其志。

【疗效评定】

(一)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75%。 

有效:症状轻度,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30%。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疗效指数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便血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带血 

中度  4分   滴血 

重度  6分   射血 

坠痛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下坠为主

中度  4分   坠胀,有轻度疼痛

重度  6分   疼痛较重

脱垂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能自行复位

中度  4分   能复位但不能自行复位,需借助外力。

重度  6分   不能复位

痔粘膜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充血

中度  4分   糜烂

重度  6分   有出血点

痔大小    正常  0分   齿线部2-4 7-9 10-11粘膜突起为正常

轻度  1分   一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

中度  2分   二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2个

钟表数 

重度  3分   三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3个

钟表数

【难点分析】

1.如何使用中医药疗法减轻痔病患者术后的疼痛?

解决思路:术后疼痛是痔病患者惧怕手术的首要因素,因此有效的减轻和缓解痔病术后患者的疼痛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在使用的镇痛措施包括止痛剂(口服的止痛药片、止痛针等),镇痛泵、理疗、外用药(止痛栓剂、止痛药膏、穴药结合镇痛),中药熏洗镇痛,针灸止痛等。其中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疗法是针灸、中药熏洗、止痛栓剂和自制药膏(九华膏)等。中医药在术后止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明显缩小应用西医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是副作用,且疗法明显。

2.如何预防痔术后患者再次患痔病?

 痔手术的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复发”,因此如何让痔术后患者不再患痔病是一个难题。痔病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正确有效的自我保健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专门在诊疗方案中制定了预防与调摄的内容,出院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减少痔病的复发率。

 

痔病的诊治流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痔病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