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结直肠癌MDT青年团队获2016中国结直肠癌MDT精英汇复赛优秀团队
发布时间:2016-05-18 15:28
本文来源: 胃肠外二科 供稿:
陈景波
分享到:
“2016中国结直肠癌MDT精英汇”复赛于5月14日在浙江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院作为山东赛区初赛冠军代表山东省参赛,与来自国内多家医院的结直肠癌MDT团队比赛角逐并获“优秀团队”称号。

我院代表队由胃肠外科夏立建主任为团队导师,团队成员包括胃肠外科陈景波、放射科李爱银、肿瘤化疗科刘海荣、肝胆外科徐宗珍、肿瘤微创科王爱光、肿瘤放疗科谢健医师。

比赛中

颁奖合影
通过参加结直肠MDT比赛,我们全体队员均获益匪浅,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亦看到差距。第一,结直肠癌治疗理念的改变。MDT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有效提升了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拟定的精准度,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和单纯内科治疗相比,通过内外科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的MDT治疗模式,患者5年生存率从5%提高到20-25%。第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比赛准备期间,全体队员积极深入研究学习NCCN指南、ESMO指南、卫生部指南及相关专家共识,力求每一个观点均有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第三,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MDT即为多学科协作诊疗,多学科是框架,协作是核心内容。在比赛中,各成员观点表达充分,既体现出学术的争锋讨论,又有团队成员的协作补充。第四,语言表达和现场应变能力的锻炼。此次比赛不仅有对手的挑战和质询,亦有评委的现场质询。经过赛前充分的准备,我们队员在接受质询时,作答思路严谨,语言表达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PS:“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简介
“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 (全国大肠癌MDT工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并于2015年3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建立并推广国家级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示范单位,从行业管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推进最新大肠癌诊疗规范的应用,力争实现大肠癌规范化治疗,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肠癌诊疗水平,惠及全国逾百万大肠癌患者。
MDT 工程首批遴选四家工程核心医院,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设立管理指导专家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中国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单位建设及管理指导意见”,出台示范单位评定标准及发展步骤要求,并以核心医院为“点”,以点带面,积极发展一批 MDT 工程示范单位。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 MDT)是实现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主要途径,获得了包括 NCCN 结肠癌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在内的大多数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的规范化诊疗。简单而言,MDT 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特定疾病,开展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依托专家组开展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MDT 诊治模式的关键在于:它对每个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是预先计划和规划的,而不是由专科医师在感到有需求后再发起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专科医师对其它专科知识更新不足带来的局限性,有机会让每个需要的患者在肿瘤治疗开始前就能获得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采用 MDT 模式,则有效提升了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拟定的精准度,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和单纯内科治疗相比,通过内外科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的 MDT 治疗模式,患者 5 年生存率从 5% 提高到 20-35%,得到显著改善。


我院代表队由胃肠外科夏立建主任为团队导师,团队成员包括胃肠外科陈景波、放射科李爱银、肿瘤化疗科刘海荣、肝胆外科徐宗珍、肿瘤微创科王爱光、肿瘤放疗科谢健医师。

比赛中

颁奖合影
通过参加结直肠MDT比赛,我们全体队员均获益匪浅,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亦看到差距。第一,结直肠癌治疗理念的改变。MDT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有效提升了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拟定的精准度,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和单纯内科治疗相比,通过内外科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的MDT治疗模式,患者5年生存率从5%提高到20-25%。第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比赛准备期间,全体队员积极深入研究学习NCCN指南、ESMO指南、卫生部指南及相关专家共识,力求每一个观点均有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第三,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MDT即为多学科协作诊疗,多学科是框架,协作是核心内容。在比赛中,各成员观点表达充分,既体现出学术的争锋讨论,又有团队成员的协作补充。第四,语言表达和现场应变能力的锻炼。此次比赛不仅有对手的挑战和质询,亦有评委的现场质询。经过赛前充分的准备,我们队员在接受质询时,作答思路严谨,语言表达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PS:“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简介
“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 (全国大肠癌MDT工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并于2015年3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建立并推广国家级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示范单位,从行业管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推进最新大肠癌诊疗规范的应用,力争实现大肠癌规范化治疗,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肠癌诊疗水平,惠及全国逾百万大肠癌患者。
MDT 工程首批遴选四家工程核心医院,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设立管理指导专家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中国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单位建设及管理指导意见”,出台示范单位评定标准及发展步骤要求,并以核心医院为“点”,以点带面,积极发展一批 MDT 工程示范单位。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 MDT)是实现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主要途径,获得了包括 NCCN 结肠癌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在内的大多数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的规范化诊疗。简单而言,MDT 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特定疾病,开展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依托专家组开展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MDT 诊治模式的关键在于:它对每个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是预先计划和规划的,而不是由专科医师在感到有需求后再发起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专科医师对其它专科知识更新不足带来的局限性,有机会让每个需要的患者在肿瘤治疗开始前就能获得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采用 MDT 模式,则有效提升了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拟定的精准度,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和单纯内科治疗相比,通过内外科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的 MDT 治疗模式,患者 5 年生存率从 5% 提高到 20-35%,得到显著改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