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重点新闻详细

医院成功开展首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自体血小板单采回输

发布时间:2018-02-01 17:01 本文来源: 输血科 供稿: 耿飞
    1月26日,我院第一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自体血小板单采回输的完成,标志着我院成功地掌握了血液细胞单采技术,为解决临床治疗中大量缺乏血小板的困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填补了我院自体血液单采技术的空白。

    1月26日,心外4科收治某患者,其入院时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必须立即实施手术。患者术中需要血小板实现止凝血功能,防止血液凝集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而目前全省处于严重缺乏血小板的形势。为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输血科紧急与心外科王东主任进行了术前沟通,决定采用血细胞单采机进行术前自体血小板单采,供术中或术后回输。当日下午1点手术开始后,在麻醉科冯海医师的协助下,进行了上腔静脉置管,连接血细胞单采机管道,历时85分钟,采集出患者自身高质量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内含血小板2.5×109/L)。在采集过程中,麻醉科全程监护,王东主任及李培杰主任医师进行了术中开胸及体外循环机的准备工作,输血科心外科、麻醉科、手术护理四个团队精心合作,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自体输血技术分为术前自体血储存、术前血液稀释、术中血液回收、术后血液回收等。输血科此前已开展术前自体全血储存技术。2017年11月份,输血科又引进美国Trima血细胞单采机,并成立了由医师耿飞和护理韩婧组成的输血治疗组,并派往北京陆军总医院、齐鲁医院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学习,掌握了血液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单采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用于手术患者自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深度单采,极大程度满足了术中或术后成分血液的需要和供应。开展自体输血技术,一方面可以缓解血液供应不足,尤其是缺乏血小板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输注的成分为自体血液,杜绝了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严重危害的发生。同时,血液单采成分可以分别保存,有效的保存红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弥补了术前采集的全血保存技术的不足。此外,采用自体输血技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通过该患者临床结果追踪显示,患者术后三天血红蛋白值114,血小板数值70,术后五天血红蛋白值116,血小板数值为93,凝血功能正常,引流量较少,且未使用异体血小板。患者的术后恢复快,状态良好。

    术前自体血采集技术适应证广泛,择期手术患者只要血红蛋白大于110g/l,血小板大于150*109/l,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即可使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心脏外科、骨科、血管外科、胸外科、胃肠科、妇科等大量用血的手术科室。同时结合血液成分低温冻存技术,此项技术还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前自体血液成分保存、化疗后回输等多种领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医院成功开展首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自体血小板单采回输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