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重点新闻详细

坐落于千佛山景区的“最美医院”

发布时间:2018-07-26 09:01 本文来源: 微信公众号“筑医台学院”

基本情况:
 
项目用地面积:73365.5㎡
项目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8680.18㎡,其中地上247686.43㎡,地下90993.75㎡
项目选址位置:山东·济南
床位数:2800床



    可能,你不曾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描写所吸引,却被“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带歪,从而知道泉城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而除去大明湖、趵突泉,济南还有一处兴建于隋朝的名胜——千佛山。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千佛山医院就位于此风景区脚下。
 

六心·一园·一广场的整体布局
 
    千佛山医院整体呈现“六心●一园●一广场”的布局。




 
    “六心”是指院区内承载医疗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六栋建筑,规划建筑以医疗流程为指导,在传承千佛山医院原有历史文脉的同时,对老院区建筑进行了合理的整合重构,形成了完整地医疗建筑体系。
 
    “一园”是院区中心由几大医疗功能中心围合的康复花园,使各个建筑实现了景观共享,为缺乏自然景观的院区提供了一片亲近自然的康复环境,提升了院区的环境品质。
 
    “一广场”是院区主入口处的景观广场,利用弧型门诊入口挑高大厅,形成椭圆形的入口广场,创造了医院的迎宾意向。既为人流的组织疏散提供方便,也使得整个院区具有开阔大气的形象。



 
 

强调功能与运行的流线设计
 
    千佛山医院距离千佛山景区直线距离约有380米,基地周边多老旧院区,建筑风貌杂乱无章,周边道路拥堵且停车资源短缺。



    该项目用地资源紧张,为尽可能完全利用用地范围,北侧在满足道路退界的要求下与门诊楼保持齐平,形成整齐的沿街界面,同时与门诊楼、外科病房楼共同界定了院前广场,形成入口空间的对称性。

 
    由于建筑要求不同的功能需要单独的出入口,而现状场地又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因此设计时充分利用不同的标高来安排不同的出入口,达到合理分区、互不交叉的目的。北侧沿街部位设急诊出入口,东侧和原有病房楼相接处设门诊主入口,东北角设儿科入口,南侧设后勤供应口,西侧设停尸解剖和肠道、肝炎门诊出口。这样合理的利用标高使各出入口明确且集中,与市区主干道连接便捷,使用方便。





  
    项目采用了最新的仓储式停车模式,意在有限空间内设尽量多停车位,满足停车需要。同时,仓储式停车不需要驾驶人员进入地下车库,使用方便。
 

    院内各人流、物流、车流及建筑内部的各项流线经过合理组织,洁污路线分开,减少了交叉感染。

    设计师在各层均设置了患者探视梯、医护电梯、污物梯,做到了患者、医护、污物流线清晰,互不交叉。一层大厅和各辅助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疏导人流;手术层手术流线、等候流线、医护流线、污物流线区分清晰,且尽量减少各走廊的转折,使之运行更为顺畅;病房层探视流线、医护流线、污物流线互不干扰。



 (一层疏散流线)
      
    医院未来最终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实现解决院区交通问题为目标。设计交通动网,将各阶段地下车库实现完整串联,取消地上停车,形成地下停车,地上行人的立体交通体系,尽可能实现地面无车的医院环境。


 
    将门诊及行政办公的车流从北侧入口的斜坡引道逐入地下下车区及停车场。急诊入口设在西北端, 出入口相对独立, 不影响院区环境,住院入口设在东侧。

    未来将中心花园地下室建设成停车场,串联各个主楼地下停车区,实施地下车流与地面人流的人车分流设计。

    后勤办公及清洁物品都通过从侧次入口进入院区,其相关车辆只在医院后区行驶,不会影响医院前区交通组织,污染物流通过地下输送,出入口互分流设计。
 

重视通风采光的空间体验
 
 
(门诊病房楼中厅透视图)
 
    整个医院工程采用满铺场地的处理,中间设中厅解决采光通风,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场地,同时满足了门急诊部分需要大量低层用房的需求。另外把新建部分和原有病房楼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一二层设通透连廊联系,共享出入口,这样不仅在使用上方便了患者,同时在城市景观上也成为一个整体。

(门诊病房楼连廊室内透视图)
 


 (外科病房楼与手术中心楼之间的连廊连接)

 
    并且由于医院场地空间紧张,且场地南侧较北侧高约3米,结合高差,在保证指标尽量满足的情况下,设计师在一、二层做了部分架空和下沉庭院的处理,以此解放了地面空间,同时保障了南侧一层的采光和通风。

 
    同时为解决大进深带来的通风不良及楼层中间位置采光不良的问题,该项目还设置了贯通中庭,使得楼层中部得以直接对外,引入了自然光,改善了大进深楼层的通风条件。
 

简洁高效的建筑新形象
  
    整个医院建筑主体简洁明快,屋顶连续的“锦带”成为其突出的特色,巧妙协调整合院区内的主要建筑,使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呈现完整统一的城市景观。将南北两个立方体进行错位组合,使整个院区沿经十路形成统一、围合的城市界面,同时沿建筑东、西、南三面护理单元形成较好的通风和采光;另一方面,中间庭院的引入,让建筑空间变得格外生机和灵动。


    本设计的原则就是创造一个简洁、高效的医疗建筑新形象。所以在立面处理上没有追求过多变化,只是基本体块、线、面的组合和材质、色彩、虚实的变化。在材料的应用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底部采用深色的、相对厚重的石材和涂料,上部为浅色的铝板和玻璃幕墙,加上东侧交通核处的鲜艳色块及轻盈的铝制百叶,创造了一个简洁而不简单、新颖而不怪异的城市新景观。


 
 

中式园林手法打造的园林化院区
 
    医院的绿化、美化环境对病人心理有较大的影响。院区内西南侧的绿化区设有开放式庭园,供病人观赏、疗养、歇息和活动。在内部的采光天井设置花坛,建筑小品和种植树木美化环境。




 
    设计师还通过沿街绿化、围护绿化、中心绿化等多种形式,打造了多层次的景观体系。将绿化及景观建设作为医院整体布局的重要元素考虑,可以柔化医院的技术环境,增进医院的亲和力。通过现有树木的移植,栽种多种景观植栽,犹如四季如春;建设屋顶花园,丰富医院观景层次,增加医院环境的多样性,美化医疗环境,缩短了病患到医院的心理距离。



    运用中式园林的处理手法,打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创造自然优美的园林化院区。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千佛山医院在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医护人员为中心,强调人性化与舒适性。并强调多层次人文关怀,致力塑造一所亲民舒适的人文医院。
 
    本工程设计了完善的无障碍设施,通过大量的休息设施和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使就医条件舒适,通过丰富的色彩变化营造轻松的就医氛围,并在建筑内部引入共享大厅等开敞宽阔的公共空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疗愈环境,也使得陪伴的家属获得身心的放松,在病房内部的设计中,在更多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设计指导思想,在医院建筑内外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条件,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专门设医生休息和讨论室,体现对医务人员的关怀。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坐落于千佛山景区的“最美医院”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