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重点新闻详细

儿科创新实习带教 角色转换激发本科实习生学习热情

发布时间:2019-07-31 11:26 本文来源: 新生儿科 供稿: 孙旻

    儿科教研室在2019年本科临床轮转中,采用“一月2次疑难病例讨论、一周1次教学查房、一周1次讲座、不定期技能培训、1对1带教”的带教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山东大学儿科第一实习小组成员们的一致认可。学生普遍表示经过6周的临床学习,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作为一门二级学科,儿科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诊治需要掌握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预后评估及诊治指南等相关知识。对于刚刚进入临床的本科生,如何在有限的临床轮转时间内将上述知识与临床患者的具体疾病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病例讨论模块中,各科室选取近期有讨论价值的疑难病例,通过本科生及研究生分析讲解的方式,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加强了学生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在讨论中,同学们变成带教教学中的主体,老师仅仅作为指导者,分析其典型和不典型之处、诊治有争议之处。这一模式使同学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仅要持续更新自身对指南的解读,还要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治,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要不断查阅文献、拓宽知识面,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技能培训和教学查房中,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临床操作及诊治流程,引导学生通过病史询问、查体等明确患者为何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预后评价以及根据指南确定最佳的治疗原则。临床技能和查房将学习置于模拟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临床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儿科采取的新模式与传统的临床实习相比,具备以下优势:首先,在临床实习中,学生们需要有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疾病或病例进行深入了解、广泛查阅参考书和相关文献,形成病例讨论或教学查房的结构框架,然后进行角色转换,从讲解者的角度分析讨论,完成病例讨论;其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进而归纳整理所学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种实习带教模式还锻炼了学生们的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儿科创新实习带教 角色转换激发本科实习生学习热情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