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召平教授团队在核医学权威期刊EJNMMI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中心)程召平教授团队联合放射学院邱建峰教授团队在核医学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6)在线发表题为“Directional interaction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revealed by total-body PET imaging”(非小细胞肺癌与脑代谢因果关联的全身PET研究)研究成果,段艳华、李坤为主要作者,程召平为共同通讯作者。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较高的脑转移倾向,约20%的患者会伴发脑转移瘤。传统研究多聚焦于转移后的影像评估与治疗,但对肺癌进展过程中脑代谢的早期变化及其因果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全身PET/CT技术(uEXPLORER系统),对NSCLC患者的脑代谢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创新性地构建基于TNM分期的“伪时间序列”模拟肺癌进展,结果显示NSCLC的进展显著导致后颅窝区域、解剖“分水岭区域”以及额叶、颞叶、枕叶灰白质交界处的葡萄糖代谢变化,而这些区域与NSCLC脑转移的好发部位高度重合。肺癌原发灶的代谢活性(SULmax/SULmean)升高对上述脑区的葡萄糖摄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提示肺癌可能通过代谢重塑为脑转移创造微环境。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浓度升高与特定脑区(壳核、颞叶、扣带回)的代谢变化存在显著因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肺癌全身性效应与脑功能异常的潜在联系。本研究首次通过全身PET成像与因果分析技术,揭示了NSCLC进展对脑代谢的定向调控机制,发现的因果关联脑区为肺癌-脑相互作用提供了病理生理学证据,并有潜力成为早期预测脑转移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山一大一附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中心)是山东省同时配置PET-MR、全身PET-CT、SPECT-CT、医用回旋加速器等高端设备的科室之一,山东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核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具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四类)》资质,开展临床肿瘤、神经系统(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心血管系统的精准分子医学评估检查。科室现有医务人员15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2人。近三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先后在Radiology、EJNMMI、Alzheimers Dementia、Bone Research、Gastroenterology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文章40余篇,学科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