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们是你的临时妈妈
发布时间:2016-09-29 17:28
本文来源: 55病区(儿童重症监护室) 供稿:
张慧新 张莉
分享到:
12月20日19点,一阵急促的120的警笛划破了寂静寒冷的夜晚,停在了儿科综合楼下。“会是咱科里的急症吗?”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白班护士们听到声音,下意识地奔向电梯门口。果不其然,一分钟后,120的工作人员抱着一位颜面紫绀的患儿急匆匆地走出电梯,后面跟着一对焦急的年轻父母。“孩子患有右颌下淋巴管囊肿。我怀疑是囊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120的工作人员交代道。“快,进监护室。”“小姜,准备氧气、监护仪”“伟伟,打电话通知医生及麻醉科”“慧新,准备好输液用品。”“给予面罩吸氧10升每分”“心率180,呼吸80,血氧60%,血压70/40”“静脉留置针已留置。”“准备插管。”麻醉科医生已经赶了过来。畅通气道、吸痰、插管,连接呼吸机,一气呵成,孩子的面色逐渐转为红润,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令大家担心的是,过大肿瘤压迫气道,气管插管并不是长久之计。夜,更加黑,更加冷,大家的心情逐渐由抢救成功的喜悦转为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这个宝宝叫满满(化名),是一个不足10个月的小男孩。满满很乖,虽然带着气管插管,但他不哭、也不闹,不会像其他宝宝那样挣扎着用手去抓呼吸管路,好像已经知道这根管子在维持着他的生命。我们在给他做治疗、护理时,他都会乖乖地睁着大眼睛笑笑地望着你。只有在静脉穿刺、采动脉血标本或吸痰时,才会难受地哭两下,眼含泪水,但只要我们温柔地对他说“满满,最乖了”,“满满,乖宝宝,阿姨轻轻地”“满满,我是你小窦妈妈,乖乖的哦”,或是给他一个摇铃、一个玩具,他就会停止哭泣,给你一个笑脸。但是,满满的肺部感染太重了,痰液很多,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狠下心来给他吸痰。看着他哭了立马又笑的模样,大家的心里也难受异常:满满,快快好起来吧!为了使满满快速康复,医护人员一起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的诊疗护理计划,从人员安排、技术操作细节到探视管理规定,逐项落实到位。
渐渐地,满满的痰少了,肺部炎症控制住了,可是呼吸道阻塞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李丽文主任请耳鼻喉科会诊,耳鼻喉科主任亲自查看后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气管切开风险很大,但是,对于满满来说,这又是唯一的办法。经过医护人员的周密准备和密切配合,满满气管切开成功!置入气管顺利!连接呼吸机顺利!满满,祝贺你,你又闯过一关!
一天天过去了,满满的情况越来越好,可以撤呼吸机了,为了更好地进行湿化气道,护士长提出了使用儿童人工鼻的建议。但是目前医院还未使用过儿童型人工鼻。护士长和李丽文主任立即联系济南其他兄弟医院。“没有,我们还未使用”,“对不起,我们的人工鼻也不多了”“不好意思,我们还未使用过人工鼻”……一通通电话打下来,都是令人失望的消息。“有了,我打电话联系一下北京的同学”“好的,谢谢你,谢谢你。”“我北京同学说他给联系,明天就能快递过来。”满满,真为你高兴,你马上就可以摆脱呼吸机这个笨重的家伙了!满满第一次换上人工鼻的时候,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看到孩子摆脱呼吸机后轻松、欢快的面庞,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想起那句歌词:“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感觉夜色也变得温暖起来。
满满如愿用上了人工鼻,轻松了不少,一见到我们就咧开嘴笑。小脑袋跟着我们转来转去,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咕噜噜地转,很是招人喜欢。为了解决满满的根本问题,李丽文主任打电话咨询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一致意见为:回家休养几个月,一岁后再做手术。回家休养?气管切开后气道如何护理?插管能不能妥善固定?满满的爸爸妈妈能照顾好满满吗?这些,都在困扰着我们。“教,我们教会满满的爸爸妈妈如何护理,然后定期指导。”恰逢科务会,护士长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把满满安排在监护室的单间里,每天的责任护士手把手一遍一遍地指导满满的爸爸妈妈如何吸痰护理、如何固定插管、如何观察插管有无脱出及阻塞,整整六天,满满的爸爸妈妈终于会护理满满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可是,我们舍不得你,宝贝,希望你在家里继续争取,继续努力,一定要坚持到做手术!
出院后一周过去了,“满满情况挺好的”;两周过去了“满满又长胖了”一个月过去了“满满笑的好开心”!固定的电话回访及指导,带来的都是好消息,满满的爸爸发过来的一张张满满开心的照片,让我们放心不少。
满满一岁时去了北京做手术,手术很成功。前不久,满满来看我们了,小家伙更结实、更可爱了,见了我们都知道害羞了。瞧,这就是满满,是不是很帅!
宝贝,谢谢你,感谢你让我们陪伴你、保护你、呵护你走过人生的一段艰难时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小生命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对你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为你的康复我们喜悦欢欣,因为我们是你的临时妈妈,而母子从来都是心连心的!
这个宝宝叫满满(化名),是一个不足10个月的小男孩。满满很乖,虽然带着气管插管,但他不哭、也不闹,不会像其他宝宝那样挣扎着用手去抓呼吸管路,好像已经知道这根管子在维持着他的生命。我们在给他做治疗、护理时,他都会乖乖地睁着大眼睛笑笑地望着你。只有在静脉穿刺、采动脉血标本或吸痰时,才会难受地哭两下,眼含泪水,但只要我们温柔地对他说“满满,最乖了”,“满满,乖宝宝,阿姨轻轻地”“满满,我是你小窦妈妈,乖乖的哦”,或是给他一个摇铃、一个玩具,他就会停止哭泣,给你一个笑脸。但是,满满的肺部感染太重了,痰液很多,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狠下心来给他吸痰。看着他哭了立马又笑的模样,大家的心里也难受异常:满满,快快好起来吧!为了使满满快速康复,医护人员一起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的诊疗护理计划,从人员安排、技术操作细节到探视管理规定,逐项落实到位。

渐渐地,满满的痰少了,肺部炎症控制住了,可是呼吸道阻塞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李丽文主任请耳鼻喉科会诊,耳鼻喉科主任亲自查看后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气管切开风险很大,但是,对于满满来说,这又是唯一的办法。经过医护人员的周密准备和密切配合,满满气管切开成功!置入气管顺利!连接呼吸机顺利!满满,祝贺你,你又闯过一关!
一天天过去了,满满的情况越来越好,可以撤呼吸机了,为了更好地进行湿化气道,护士长提出了使用儿童人工鼻的建议。但是目前医院还未使用过儿童型人工鼻。护士长和李丽文主任立即联系济南其他兄弟医院。“没有,我们还未使用”,“对不起,我们的人工鼻也不多了”“不好意思,我们还未使用过人工鼻”……一通通电话打下来,都是令人失望的消息。“有了,我打电话联系一下北京的同学”“好的,谢谢你,谢谢你。”“我北京同学说他给联系,明天就能快递过来。”满满,真为你高兴,你马上就可以摆脱呼吸机这个笨重的家伙了!满满第一次换上人工鼻的时候,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看到孩子摆脱呼吸机后轻松、欢快的面庞,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想起那句歌词:“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感觉夜色也变得温暖起来。
满满如愿用上了人工鼻,轻松了不少,一见到我们就咧开嘴笑。小脑袋跟着我们转来转去,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咕噜噜地转,很是招人喜欢。为了解决满满的根本问题,李丽文主任打电话咨询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一致意见为:回家休养几个月,一岁后再做手术。回家休养?气管切开后气道如何护理?插管能不能妥善固定?满满的爸爸妈妈能照顾好满满吗?这些,都在困扰着我们。“教,我们教会满满的爸爸妈妈如何护理,然后定期指导。”恰逢科务会,护士长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把满满安排在监护室的单间里,每天的责任护士手把手一遍一遍地指导满满的爸爸妈妈如何吸痰护理、如何固定插管、如何观察插管有无脱出及阻塞,整整六天,满满的爸爸妈妈终于会护理满满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可是,我们舍不得你,宝贝,希望你在家里继续争取,继续努力,一定要坚持到做手术!
出院后一周过去了,“满满情况挺好的”;两周过去了“满满又长胖了”一个月过去了“满满笑的好开心”!固定的电话回访及指导,带来的都是好消息,满满的爸爸发过来的一张张满满开心的照片,让我们放心不少。
满满一岁时去了北京做手术,手术很成功。前不久,满满来看我们了,小家伙更结实、更可爱了,见了我们都知道害羞了。瞧,这就是满满,是不是很帅!

宝贝,谢谢你,感谢你让我们陪伴你、保护你、呵护你走过人生的一段艰难时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小生命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对你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为你的康复我们喜悦欢欣,因为我们是你的临时妈妈,而母子从来都是心连心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