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重点新闻详细

Nature子刊!医院过敏性疾病科联合多团队揭示东亚人群哮喘遗传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5-07-08 08:24 本文来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供稿: 郅丽丽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尽管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与哮喘相关的遗传位点被鉴定,但针对东亚人群的系统性遗传机制研究仍较为有限,特别是在哮喘与免疫相关白细胞性状之间的遗传联系方面研究更为稀缺。

近日,医院、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过敏性疾病科郅莉莉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联合多团队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 IF=15.7)杂志发表题为Multi-trait genetic analysis of asthma and eosinophils uncovers pleiotropic loci in East Asia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东亚人群中揭示了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性,并鉴定出多个潜在的多效性遗传位点,首次发现了东亚特有的CD36基因错义突变(rs75326924)与哮喘的保护作用有关,阐明了CD36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多性状GWAS(MTAG)分析方法整合了东亚人群中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的遗传数据,共鉴定出52个全基因组显著关联位点,其中31个位点为首次在东亚人群中报道。在中国独立队列中进一步进行多组学验证后发现,CD36变异显著影响免疫相关蛋白(如IL-7、OSM、VEGFA)表达,并在流式细胞术中证实其在淋巴细胞及ILC2群体中表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CD36可能通过调控先天免疫细胞功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本研究系统性描绘了哮喘与白细胞性状在东亚人群中的共享遗传图谱,首次揭示了东亚特有CD36错义突变具有保护性作用,提示CD36可能成为潜在的哮喘治疗靶点。研究结果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基因基础,也有助于提升东亚人群哮喘防治的科学水平。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医院、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过敏性疾病科郅莉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郑启文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信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研究生蒋越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信与人工智能学院常啸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创中心唐华教、美国费城儿童医院Hakon Hakonarson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医院过敏性疾病门诊依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强大的临床与科研平台,自2021年成立以来,团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共5项。尤其自2025年以来,在郅莉莉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带领下,团队在生物制剂及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研究论文陆续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包括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11分)、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影响因子8.4分)、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影响因子6.3分)、Dermatitis(影响因子4分)和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影响因子3.7分)等,彰显了团队在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Nature子刊!医院过敏性疾病科联合多团队揭示东亚人群哮喘遗传新机制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