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举办“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学科建设项目-百院巡讲”学术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在肿瘤诊疗中的落地实践,7月5日,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举办“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学科建设项目-百院巡讲”学术活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眉山市肿瘤医院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邑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肿瘤领域专家齐聚一堂,通过经验分享、病例研讨与多学科对话,为区域肿瘤诊疗规范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活动伊始,与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医院肿瘤中心病房及日间诊疗中心,深入了解了医院肿瘤患者在化疗、靶向治疗及支持治疗中的“千医日间模式”,尤其对骨髓抑制预防、监测及干预的临床实践环节展开了细致交流。
下午15时,学术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医院副院长李坤致辞。
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刘继彦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骨髓抑制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与标准化流程支撑。华西医院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通过‘百院巡讲’将成熟模式推广至更多基层医院,共同提升我国肿瘤支持治疗水平。”我院肿瘤内科梁婧教授作为联合主席,结合我院肿瘤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以规范为基石、以创新为驱动”的学科建设方向,引发在场专家共鸣。
在“标准为镜 规范前行”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科石华山副教授以《华西医院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为题,系统分享了华西团队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分层预防策略、动态监测体系及多学科干预流程中的实践经验。“从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到粒细胞缺乏期的精准救治,每一步都需要标准化流程支撑。”石华山副教授的讲解为在场医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华西模板”。
“科室共建 聚力前行”环节,重点探讨学科建设与团队协作,医院肿瘤内科刘晓琳主任医师以《千医肿瘤中心学科建设介绍》为题,从人才梯队培养、技术平台搭建、科研与临床融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我院肿瘤中心近年来通过“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展示了学科从“单病种突破”到“全周期管理”的转型成果。
“临床病例讨论”环节,医院肿瘤内科关雅萍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全程管理”病例: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团队通过提前预判风险、动态调整化疗剂量、联合长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及营养支持,最终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山东省临邑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张锐医师则带来“晚期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典型病例,围绕“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处理”“长效与短效升白药物的合理选择”等争议点展开讨论,引发在场专家对“个体化治疗”与“规范化原则”平衡的深度思考。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眉山市肿瘤医院等8家医院及我院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围绕“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的区域推广策略”、“多学科协作(MDT)在骨髓抑制管理中的实践模式”、“肿瘤学科发展的困境及突破”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结合各自医院实际,分享建设经验及提出可行性建议。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