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的第一天
发布时间:2020-09-03 13:48
本文来源: 三十四病区(神经内2科) 供稿:
中医药大学实习生 陈晓雨
分享到: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会经历些什么?看见些什么?在进入医院的那一刻,我都在想着。忙碌的护士,查房的医生,虚弱的病人,担忧的家属……这些想象,在那一幕发生的时候,都是那么的平平无奇。
9月2日7点二十分我们小组刚踏入神经内二科三十四病区,带教老师袁苓苓老师就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病区环境,科室特色,护士长何静亲自做入科介绍,跟着老师一起查房,解除了刚进病房的紧张心理。在巡视中,是袁苓苓老师最先发现了病人的异样——血氧饱和度下降。在最初的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翻身叩背,吸痰等没有作用的情况下,老师果断地通知了医生,开始了漫长而又紧张的抢救。护士长亲自指挥,老师们临危不乱,配合默契,吸痰,面罩吸氧,给药,插管,上呼吸机,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完成的都非常好。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病人的情况一度很危机——血氧饱和度到了69%,甚至一度不上升。如此紧张的场景,老师们都往前冲,没有一个往后退的,在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那股奋不顾身的冲劲,以及老师们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沉重冷静地气场。老师冷静气场影响着很多人,比如初入科室的我们,着急无措的家属。这个病人从开始抢救,就从未有人退缩,她们像战士一样围在了病床前,变成一堵墙,堵住了任何对生命的威胁。像培新大会上李主任跟我们说的,护理人员不会退缩,也不该退缩,这是我们学习护理知识的初衷。老师们的配合给我很大震撼,在八月,我们的危急重老师让我们模拟过如何抢救病人,也就是如何团队协作,当时的我好像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好多事情都是一个人在指挥着做,更甚者是都是一个人在做,课堂结束后,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次团队协作的课,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抢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协作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今天的抢救,大概就是大家都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的魅力吧。我们还要学习老师们身上的那种合作精神还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我们的知识储备,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距离老师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我们要努力学习老师身上的发光点,希望有一天自己作为一名护士抢救的时候做到和老师一样优秀。
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砥砺前行,热爱自己选择的一切,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愿我们心中有梦,以梦为马,志存远方,不负韶华。
9月2日7点二十分我们小组刚踏入神经内二科三十四病区,带教老师袁苓苓老师就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病区环境,科室特色,护士长何静亲自做入科介绍,跟着老师一起查房,解除了刚进病房的紧张心理。在巡视中,是袁苓苓老师最先发现了病人的异样——血氧饱和度下降。在最初的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翻身叩背,吸痰等没有作用的情况下,老师果断地通知了医生,开始了漫长而又紧张的抢救。护士长亲自指挥,老师们临危不乱,配合默契,吸痰,面罩吸氧,给药,插管,上呼吸机,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完成的都非常好。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病人的情况一度很危机——血氧饱和度到了69%,甚至一度不上升。如此紧张的场景,老师们都往前冲,没有一个往后退的,在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那股奋不顾身的冲劲,以及老师们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沉重冷静地气场。老师冷静气场影响着很多人,比如初入科室的我们,着急无措的家属。这个病人从开始抢救,就从未有人退缩,她们像战士一样围在了病床前,变成一堵墙,堵住了任何对生命的威胁。像培新大会上李主任跟我们说的,护理人员不会退缩,也不该退缩,这是我们学习护理知识的初衷。老师们的配合给我很大震撼,在八月,我们的危急重老师让我们模拟过如何抢救病人,也就是如何团队协作,当时的我好像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好多事情都是一个人在指挥着做,更甚者是都是一个人在做,课堂结束后,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次团队协作的课,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抢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协作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今天的抢救,大概就是大家都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的魅力吧。我们还要学习老师们身上的那种合作精神还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我们的知识储备,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距离老师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我们要努力学习老师身上的发光点,希望有一天自己作为一名护士抢救的时候做到和老师一样优秀。
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砥砺前行,热爱自己选择的一切,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愿我们心中有梦,以梦为马,志存远方,不负韶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