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

中国经济导报:PM 2.5将引空气监测之变

发布时间:2011-11-25 08:47

  PM 2.5 这个陌生的名词,因为本月初北京的一场大雾,逐渐被中国民众所熟悉。

  17日,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PM 2.5,环保部第二次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最大的变化是,将PM 2.5、臭氧等污染物纳入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并收紧了PM 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

  山东省环保厅日前宣布,从明年起,山东省17市将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PM 2.5 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PM 2.5 PM 10 之争

  此前一段时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令市民普遍感到身体不适,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相关评估却认为,当时的污染程度仅为轻微污染。与此同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一份环境测评报告则认为,北京的空气质量极其糟糕,远远超出轻度污染的范畴,对于健康的危害极大。

  中、美关于北京空气质量评价所出现的分歧也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并最终将这一分歧归因于中、美采用不同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即中国采用PM 10 标准,美国采用PM 2.5标准),且将矛头一致指向了国内较为落后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PM 10

  老百姓虽然不知道PM 10 PM 2.5到底有什么区别,但不见天日的天空和让人难以呼吸的空气让他们觉得,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远远不只是轻微污染那么简单。

  济南市环保监测站自动监测科科长侯鲁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造成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往往是雾霾,雾霾中含有大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 2.5),而以PM 10 为标准公布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这一数据,因而出现市民对空气质量的感觉与空气监测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根源是人为破坏大气环境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颗粒物)。虽然PM 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其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与直径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如PM 10(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PM 2.5不仅直径小,直径不足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而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科学家常用PM 2.5 值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一数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济南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颗粒物的产生,最根本原因是人为因素对大气环境的破坏,工业发展、机动车增多,是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最直接的两个方面。可能造成肺部硬化

  微小的悬浮颗粒,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吸入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日本环境省200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大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那么在此后5天内,部分65岁以上老人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加重,这个年龄段人群中因患哮喘或肺炎等疾病死亡的概率会升高1.1%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才擎教授告诉导报记者,灰霾中包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仅会停留在人的肺部,还会进入血液中。例如直径大于5微米的微粒容易停留在呼吸道中,虽然部分可以由咳嗽、吐痰等排出体外,但对局部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会引起过敏、慢性鼻炎、咽喉炎等疾病。

  由于PM 2.5 颗粒更小、主要以气态存在,不容易被呼吸道所阻挡,因此,进入人体内部更深。人体一旦吸入后,就会有50%的粒子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张才擎说。

  他表示,在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还包含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一种致癌物质)。此外,还有超细微粒纳米颗粒物,其直径小于0.1微米。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颗粒可以留在人体肺部,并进入血液循环,这也是哮喘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越是微小的颗粒越致命,这些悬浮颗粒就像隐形杀手一般,每天都在蚕食我们的健康。PM 2.5 的监测前景

  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钱华表示,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以PM 2.5作为空气监测标准,个别国家甚至将这一标准提高到了PM 1PM 2.5 纳入监测后,对空气质量的反映更加准确。我国环保部门将会在个别城市试点纳入PM 2.5 监测,但全面铺开尚需时日。

  济南市环保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济南市自20097月起开展了对PM 2.5等超细颗粒物的研究性监测工作,自动监测设备布设在市区内蓝翔技校、山东建筑大学、泉城广场3个城市趋势点和跑马岭清洁对照点上。同时,4个自动监测站点还增加了对PM 1 的监测。

  今年6月,作为环保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法》试点城市,济南市已经开始上报PM 2.5 和其他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有望明确PM 2.5 的浓度限值,也将推动我国这一方面的监测工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中国经济导报:PM 2.5将引空气监测之变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