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过半自杀未遂者有精神疾患 情感问题是自杀主因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据了解,山东济南医学心理危机干预咨询热线自2006年开设以来迄今已接受两万余名市民的心理咨询,其中有过自杀想法的市民在来电总数中能占到20%—30%。
据热线来电统计,每年有自杀倾向的来电咨询者能达到800余人。情感问题成了自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问题和在职压力。
据山东省济南市医学心理危机咨询中心对其中2000余例自杀未遂者的统计显示,自杀未遂者中60%长期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或有睡眠问题,精神疾患已成为导致自杀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为冲动自杀,自杀行为通常在与家人争吵或遭遇某些负性事件之后较短时间内发生。该中心主任赵长英说,每次成功干预或解救后,医生都会与自杀者进行交流,结果10个自杀者中有8个后悔自己的轻生行为。
记者通过对山东省立医院、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等5家医院急诊科的采访发现,这些医院每月接诊的自杀者中喝药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安眠药、有机磷、百草枯是自杀病人最常用的3种药物。其次是割腕、跳河、自缢,最后才是跳楼。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卫东分析,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自杀前是有生存欲望的,所以他们多采取温和的方式。
【相关链接】
专家:针对自杀者“三无”体验做心理干预
专家建议,有人自杀而你又正在现场或接到通知时,都应第一时间给轻生者以帮助和陪伴。特别注意的是,任何劝解的话语都不要否定或指责自杀行为,而应站在自杀者角度,理解其痛苦,并鼓励自杀者述说、宣泄。绝大多数自杀者并不是真得想死,而是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选择了自杀的方法。很多的自杀者均有“三无”体验,即无法忍受、似无止境、无法逃避。因此心理干预重点放在针对这“三无”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寻找内在与外在的资源上,去探讨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苏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