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

齐鲁晚报:住院还是回家都是煎熬

发布时间:2012-12-03 08:33

本报记者 李钢 乔显佳
  不仅仅是张建友夫妇,许多植物人家属都曾面临着继续留院治疗,还是回家听天由命的两难选择。记者从省城部分大医院获悉,不少医院里都躺着长年昏迷而恢复希望渺茫的植物人。住院,恢复希望渺茫,且医院床位紧张,家属没钱没力照顾;回家,治疗护理条件差,生死难料。医院和家属因此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超俩月未醒来 恢复希望渺茫
  我们科有位患者,五年了,没有恢复意识。齐鲁医院康复科主任岳寿伟说,该科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例植物人来进行康复治疗。


  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唐吉友介绍,所谓植物人,是指患者进入了一种植物状态。通常这种患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它不同于脑死亡”,还可自主呼吸。但真正进入植物状态的患者,超过两个月后,恢复机会就比较渺茫。


  即使恢复了,也不可能立时就像生病之前一样。岳寿伟说,即使是在2个月内恢复意识的患者,其认知能力也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岳寿伟介绍,他们科植物人患者恢复的最长记录是昏迷132天后醒过来的。一些新闻报道说,昏迷数年还能醒过来,他可能并不是真正进入植物状态的患者。岳寿伟说。


   
坚持康复治疗 每月费用上万
  岳寿伟介绍,对植物人,可据情况采取电流刺激、针灸或高压氧等康复治疗措施,长期康复治疗费用较高。


  在省千佛山医院,济南长清区患者赵先生的家属告诉记者,仅营养神经的药,每月就要好几千,算上针灸等康复治疗,每月上万元。就是只做必要的治疗,一个月也好几千。


  而这些康复措施能起多大作用,家属心里并不确定。唐吉友表示,这些措施在患者昏迷一定时间内有作用,但超过最佳治疗期,对恢复意识的作用不大。然而,许多家属还是怀着希望,继续治疗。赵先生的弟弟说,为坚持住院治疗,能借的亲朋已全借遍,住院仅俩月,全家已债台高筑。


   
床位紧张 医院也不愿收
  岳寿伟介绍,植物人患者一般需要鼻饲喂养,就是从鼻子里插管进行喂食。如果喂食不当,就会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很危险。


  如果护理好,即使在家也能生存很长时间。有这样的病例,在家活了几十年。唐吉友说。


  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还是希望在医院护理,“回家肯定没医院条件好,万一出了什么事,也没法治,只要有钱肯定在医院啊。赵先生的弟弟如是说。


  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却非常为难。一位医生坦言,现在医院床位紧张,医保又有限制,这种患者长期住院,对家人乃至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但家属若不同意出院,医院也没办法。


  当然,不少家属还是在高昂的费用面前低下了头,“狠心将病人带回家。实在住不起,两个多月,治疗和康复花了十多万。赵先生家属最终还是无奈地将其带回了老家。


   
家属放弃照顾 可能涉嫌犯罪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齐鲁医院陈晓阳教授表示,目前在医学伦理上该如何对待没有苏醒希望的植物人,各界意见并不统一,“即使在美国意见也不统一。据悉,部分专家认为,生命是神圣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生命的挽救。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医学意义上已无苏醒机会的植物人,继续治疗不是延长其生命,而是延长其痛苦。


  不过,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安乐死的相关法律规定。按现有法规,医护人员不能放弃对患者的治疗,任何人也不能参与安乐死


  家属是否可以放弃对患者的照顾治疗?山东舜启律师事务所孟宪强律师表示,如果患者家庭确实没钱维持患者住院治疗,可以将其带回家,“但如果患者家属有明显没尽到义务的地方,也是违法的,有的可能会构成虐待罪、遗弃罪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齐鲁晚报:住院还是回家都是煎熬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