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心脏移植,让重症心脏病患者“起死回生”
本报记者 杨润勤 本报通讯员 毛瑞锋
“心脏移植前很害怕,顾虑也多,为啥要换?会不会改变性格?换后的心能用多久?现在我换了,挺好!浑身轻松,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7月23日,在省千佛山医院10楼病房,做完心脏移植手术28天的青岛杨女士满脸笑容与记者聊起她的“换心”过程。
心脏移植会不会改变性格?
46岁的杨女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来省千佛山医院就诊,该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刘天起诊断后,认为她可以进行心脏移植。刘天起告诉记者,心脏移植手术一般等待供体的时间很长,而杨女士入院后3天就等来了供体,医院手术移植团队马上为其实施了手术。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治疗,没有不良反应,再过几天患者就可以出院了。
说起心脏移植,许多人有着种种顾虑。比如为什么非要换心?术后会不会改变性格?对此刘天起介绍说,心脏移植,通俗地说就是用健康的心脏置换病人病变严重的心脏,使其获得新生,即人们常说的“换心术”。在现代医学领域里,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完全丧失了功能脏器的有效措施。心脏移植,适用于各种治疗无效、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无冠状动脉搭桥术机会的患者。刘天起说,他们正在做心脏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改变的课题研究,通过观察来看,他们这一组病人没有明显的性格变化。
换后的心脏能用多少年?
被问及换后的心脏能用多少年时,刘天起讲起了10年前的一个案例。他们团队2004年7月16日为威海54岁的孙金环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身体正常。10年间,孙金环每天都会安排得满满当当,不但照顾患有帕金森的老伴和外孙女、孙子,还在小区里做楼长。前不久,她还专门来医院作了检查,心脏功能良好。
还有一位南京的男性患者,11年前做心脏移植时24岁,术后结婚生子,现在某外企工作,身体健康。
省千佛山医院作为全省唯一的心脏移植定点单位,目前已经完成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和心肾联合移植等手术50例,单纯心脏移植手术47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5.7%,5年存活率达到78%。
供体短缺制约心脏移植
医院目前的47例心脏移植,相对于我省众多因重症心脏病被夺去了生命的患者,显然少之又少。刘天起分析,一是由于观念、知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使许多终末期的心脏病人错过移植而失去了生命;二是供体所限,器官短缺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遗体捐献者会越来越多,重症心脏病患者“起死回生”的希望会越来越大。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