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

生活日报:6次室颤 心梗病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发布时间:2016-08-17 16:53 本文来源: 生活日报 供稿: 董昊骞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在生死交会的急诊科,救护车、心电图在生死之间争分夺秒。7月12日,记者前往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急诊科体验,以期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切入,倾听急诊医务从业者的心声,记录他们的生活,还原患者看不到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对患者病情了如指掌
  “老崔啊,恢复得很好!你现在别考虑其他的,就是好好休息,3-4天就可以出院了。”12日上午8时许,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晓鲁在交班后,带领着科室内医护人员查房,对着抢救室3号病床上的崔先生安慰着,这是他在12日凌晨被临时打电话从家里叫来做手术的病号,还不到一夜时间,老崔已然恢复得不错。
  随后,李晓鲁考校着近20位医护人员,“血栓形成有哪3种情况?”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该院新一批入职医护人员,当日他们首次转科到急诊室,李主任边查房,边为这些即将独自看诊的白衣天使们讲解。
  由于抢救室内病人情况更危急,加之李晓鲁一边为新转科医护人员讲解一边查房,等到走出抢救室时,已经是当天上午9:30了。9:33,他接到了一个即将转院而来做急诊手术的120电话。走出抢救室,他又带领医护人员前往急诊观察(B区)查房,“这是几?我是男是女?这是手心还是手背?”他伸出手问了病人几个问题以证明其是否意识清醒,“这位病人是吞下8片安眠药被送来的,我们配合用药,还要经常给她按压按压眼眶,刺激刺激。”从他给其他医护人员的讲解中,能听出李晓鲁对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
  20分钟后,带领大家查完房,李晓鲁主任来不及多说,赶忙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准备,但是在离开之前,他把体验的记者托付给了一名叫做王晔的医生。这是心内科刚刚转到急诊上来的一名女医生,12日正好坐诊,看到记者前来,她来不及客套,为正在看诊的患者写着病历。
查体时忽然心绞痛赶紧抢救
  “老爷子醒醒,老爷子醒醒,现在有哪里不舒服吗?”近10:00,在千佛山医院查体的刘伟,忽然心绞痛且浑身大汗,被查体部的护士送到了急诊室,恰逢王晔医生坐诊,查体部的护士找到她。在看见刘伟后,王晔立马意识到患者情况不太好,如急切拍打着69岁的刘伟试图唤醒已经有些陷入昏迷的他。在了解到对方只有不到70的血压时,考虑有休克可能性,为他开出了多巴胺,并大喊“快!把他推到抢救室去!”她一路小跑着,和其他几位医护人员将刘伟送进了抢救室。
  10:07,刘伟女儿赶到现场,还没说话眼眶已然泛红。“大夫,我爸爸他……”当时,刘伟已经出现过一次呕吐,且全身大汗不止。王晔表示,患者大面积心梗,必须尽快手术。在与患者家属交代完毕后,她又小跑着回到急诊门诊为等待她的患者们看诊。
  抢救室内,李晓鲁主任得知情况后立马赶到,协调着10余位医护人员一起抢救刘伟。值班护士刚喂他吃上术前必吃的抗凝药,10:26,心电监护仪却发出了接连不断的滴滴声,值班医生张娜在听到声响后反应格外迅速,“糟糕,发生室颤了!”边说边往刘伟的病床跑去,由于个子比较娇小,她几个箭步“蹿”到病床旁,并借着惯性跳上了去,双腿跪在床边,双手叠交迅速按压刘伟的心脏,一下、两下、三下……跟着手上的力道她使足了全身的力气,患者却没了心跳,“快!电除颤!”她迅速跳下病床,让旁边的大夫电除颤刘伟以恢复心跳。
  努力没有白费,1分钟后,刘伟恢复了心跳,“老爷子现在能睁开眼睛吗?能听见我说话吗?”李晓鲁让患者对刺激作出感知,并表示要为他插尿管,“别紧张,我们一会儿要做个造影,再做个小手术,所以插上尿管比较方便,不是什么大事。”
  这边正在安慰着刘伟,那边心电监护仪再次发出令人焦心的滴滴声,他出现了第二次室颤。据李晓鲁主任介绍,室颤是心室颤动的简称,室颤时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节律而颤动或蠕动,完全丧失收缩射血功能,属于心脏骤停的一种情况,是急危重症,可以导致心源性猝死。
  再次心律复苏加电除颤后,刘伟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0:31他恢复窦性心律,此时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其心率为51,血压值为83/39,呼吸值只有16。正当抢救室内如行军打仗般有条不紊地紧张行动时,刘伟的家属还没决定好是否要为他进行手术。“我出去和家属谈话,已经发生两次室颤了,只能通过手术保命。”看着不容乐观的病情,李晓鲁主动出击。


6次室颤,他跟死神擦肩而过
  “不好了!”随着心电监护仪上报警声响起,刘伟第三次室颤了,此时几位医生为他心肺复苏的同时使用电除颤,护士们则是为他找药的找药、喂药的喂药,同时让已经出现昏迷的他服用了3毫克吗啡。并为他戴上了简易呼吸器帮助呼吸。
  “给他做个心电图”,10:36,刚为刘伟做完心肺复苏的张娜医生还喘着粗气,呼吸仍不均匀,却要赶紧为他做心电图,本以为病情稍有缓解,却在3分钟后发生了第4次室颤,医生紧急按压后再次使用电除颤,和前几次沉默不同,伴随着一次次电除颤的使用,躺在病床上的刘伟发出一声声惨叫。电击一下,刘伟从昏迷中恢复意识,并惨叫“啊!”令人闻之色变。就在他发出喊声的一瞬间,站在病床头部的护士快速打开盖在他口鼻上的呼吸器,惨叫结束后,再立马为他戴上。接着,是第二次电击,他再度惨叫出声,床头站着的护士再次为他揭开呼吸器,待喊声结束后又戴上,如此多次反复。
  10:47,经过4次抢救后,刘伟暂时保住性命,抢救室内的医生表示等情况稳定后就可以上手术台了。此时,千佛山医院副院长任勇赶到抢救室内,“大面积心肌梗死,反复室颤,手术是唯一能救人的方法,”他对抢救室内的医护人员说,辛苦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同时抢救室外的家属,经过李晓鲁主任的谈话,哭着签了手术同意书。一直到当天11:20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之前,一共室颤了6次。
  “这属于巨大手术,随时有可能面临死亡,你在现场也看到了,患者发生了多次室颤。”13日15时许,记者再次前往千佛山医院抢救室,李晓鲁主任告诉记者,虽然刘伟在进入手术室前曾经好多次一度没了心跳,但最终手术结果很好,他身边的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心率80、血压138/61,均趋于正常。


在生与死的边缘把病人救活
  “昨天实在太忙了,事出突然,也没来得及给你讲解。”13日,当记者再次前往千佛山医院时,李晓鲁主任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急诊室就是需要24小时待命,也许前3秒还没事,后3秒就人命关天了。“这也是我们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在生与死的边缘把病人救活。”在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伟大,而只是工作使然,“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就像老师就应该教育学生一样。”
  正是有这种朴素的想法,他在7月9日20点多做了一台手术,7月10日0点多又为新来的病号做了手术,直到当天早上5点多,他刚到家补了一个小时的睡眠,被电话叫起来到医院做手术时,二话不说穿上衣服就往医院赶。而这是他工作的常态。这种工作节奏,也是其他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虽然休息时间少,但站在手术台上,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医护人员没有犯困的,“手术室、抢救室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专注于救人上,只有等下了手术室、抢救室,疲惫才会袭来。
  “昨天抢救的这个患者是心梗,这是一种死亡非常快的病,”李晓鲁说,有统计数据显示,5%-8%的心梗病人是在发病后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的,“不幸中的万幸是昨天这位患者在医院查体时发病,当场就进行了抢救,因为抢救及时,他现在恢复得不错。”因为下午还有1台手术,他并没有和记者多说,而就在当天上午,他刚做完2台手术,“昨天上午这位患者事出突然且情况危急,只能先救他,但是这一下就压了4个患者,我得赶紧给他们做完手术,让他们早日出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生活日报:6次室颤 心梗病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