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好一满意”工作简报(二00八年第二十六期)
发布时间:2008-08-29 00:00
分享到:
“两好一满意”工作简报
二00八年第二十六期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编 2008年8月29日
—————————————————————————————————————————
一、我院最后一批震区伤员顺利出院返川
8月27日下午,我院最后一批地震灾区伤员顺利出院,返回家乡四川,这标志着我院已圆满完成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
本次出院的伤员有2名,病情较重,其中78岁的唐焕如老奶奶,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右臀部浅Ⅱ°烫伤;39岁的周蓉女士有双小腿挤压伤并双小腿皮肤缺损及部分肌肉坏死等,是来我院治疗的四川伤员中病情最重的一位。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她们都已基本康复。
自5月26日36名地震灾区伤员入院以来,至今已有93天。93天来,医院组织精干力量,为伤员及家属们提供了一流的医疗、护理、心理及生活等的全方位服务。灾区伤员切实感受到了“服务好、质量好”,他们非常满意。在全院上下悉心呵护之下,伤员们康复顺利,并与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结下深厚友谊,每位伤员出院前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王红艺)
二、发扬优良传统 再创工作佳绩
病理科自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以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力求活动深入务实,取得成效。
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服务质量。科室经过认真梳理,发现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纠正,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进行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再培训,落实各级岗位职责,提升了全科人员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也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二是规范标本保存,做到“每日一放”“每月一清”,既保证环境整洁,又便于查找;三是对试剂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电子查询使用登记,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公司联系,以利于采取补救诊治措施;四是建立了科内每日标本签收记录和病理检查的评价体系,各个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五是狠抓业务学习,打好工作基础。为了不影响工作,利用午休时间每周开科务会一次,每月二次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服从病人需要,提升服务水平。科室努力为病人提供“便捷、周到、温馨”的服务,创造优良的就医环境。为了缩短出报告的时间,科室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改周末休息为常规值班,解决了患者因等待病理结果延误出院的问题。为了能使外地病人及时得到诊断结果,病理科还开展了加急常规切片、免疫组化诊断服务和特快专递邮寄报告服务,为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3.发挥科室优势,拓展服务范围。依傍病理科在省内的地位,科室率先开展了网络远程会诊服务,帮助全省其他兄弟单位的病理科进行常规和冰冻快速诊断。也正是因为有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到目前为止,病理科已跟周围十余家医院签订了协作进行病理检查服务的协议,并赢得了广泛赞誉。 (王华 提供)
三、患者感谢送现金 医生耐心还家人
日前,一名曾在我院就医的精神病患者手拿内装近5000元现金的信封来到心理咨询专家王成美主任医师的诊室。该患者是王主任的老病人,经常来医院就诊,对王主任的医疗技术、服务态度非常信任和满意,于是就把住院期间报销的药费送来感谢医生。
王主任接待了患者后,观察到患者的语言、思维欠清晰,但由于患者执意要把钱留下,为了保护和帮助患者,王主任把患者领到了医院门诊部。门诊部刘新明主任在问明情况后,即刻与患者家人取得联系,并安慰患者耐心等待。不久,患者家人赶来医院,刘主任与王主任把内装近5000元现金的信封交还。随后,王主任帮助患者家人联系了省精神卫生中心,让患者去那里接受进一步治疗。 (王华 提供)
四、余下的事,我来办
8月19日晚,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患者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但是患者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当晚的行政总值班人员孙玉才同志闻讯立即赶到急诊科,问明情况后,迅速向医务部、听班院领导汇报情况。随后,转达了院领导的指示,开通了绿色通道。经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第二天早上,孙玉才同志顾不上一夜忙碌的疲惫,主动来到参与抢救的科室,将救治患者产生的费用单据收集起来,进行了详细登记和汇总,送交院领导签字,办理完相应手续后又将单据逐份送还各相关科室。他的举动得到临床医技科室的赞扬,他们说,现在行政值班的同志主动服务,对工作负责到底,让医护人员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机关“两好一高”活动见到效果了。 (姚振东)
五、“放心”加“舒心”
妇产科在上周的排查梳理过程中,发现原先产科病房的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报纸上也曾报道别的医院有过丢失婴儿的案例,为确保产科新生儿的人身安全,产科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安装了一道“电子磁卡门”。有了这扇安全门,病房里的产妇们住得更放心、更舒心了。 (王红艺)
发:各总支、支部、机关各处室
报:省卫生厅“两好一满意”办公室 (本期共印200份)
二00八年第二十六期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编 2008年8月29日
—————————————————————————————————————————
一、我院最后一批震区伤员顺利出院返川
8月27日下午,我院最后一批地震灾区伤员顺利出院,返回家乡四川,这标志着我院已圆满完成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
本次出院的伤员有2名,病情较重,其中78岁的唐焕如老奶奶,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右臀部浅Ⅱ°烫伤;39岁的周蓉女士有双小腿挤压伤并双小腿皮肤缺损及部分肌肉坏死等,是来我院治疗的四川伤员中病情最重的一位。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她们都已基本康复。
自5月26日36名地震灾区伤员入院以来,至今已有93天。93天来,医院组织精干力量,为伤员及家属们提供了一流的医疗、护理、心理及生活等的全方位服务。灾区伤员切实感受到了“服务好、质量好”,他们非常满意。在全院上下悉心呵护之下,伤员们康复顺利,并与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结下深厚友谊,每位伤员出院前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王红艺)
二、发扬优良传统 再创工作佳绩
病理科自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以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力求活动深入务实,取得成效。
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服务质量。科室经过认真梳理,发现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纠正,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进行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再培训,落实各级岗位职责,提升了全科人员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也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二是规范标本保存,做到“每日一放”“每月一清”,既保证环境整洁,又便于查找;三是对试剂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电子查询使用登记,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公司联系,以利于采取补救诊治措施;四是建立了科内每日标本签收记录和病理检查的评价体系,各个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五是狠抓业务学习,打好工作基础。为了不影响工作,利用午休时间每周开科务会一次,每月二次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服从病人需要,提升服务水平。科室努力为病人提供“便捷、周到、温馨”的服务,创造优良的就医环境。为了缩短出报告的时间,科室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改周末休息为常规值班,解决了患者因等待病理结果延误出院的问题。为了能使外地病人及时得到诊断结果,病理科还开展了加急常规切片、免疫组化诊断服务和特快专递邮寄报告服务,为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3.发挥科室优势,拓展服务范围。依傍病理科在省内的地位,科室率先开展了网络远程会诊服务,帮助全省其他兄弟单位的病理科进行常规和冰冻快速诊断。也正是因为有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到目前为止,病理科已跟周围十余家医院签订了协作进行病理检查服务的协议,并赢得了广泛赞誉。 (王华 提供)
三、患者感谢送现金 医生耐心还家人
日前,一名曾在我院就医的精神病患者手拿内装近5000元现金的信封来到心理咨询专家王成美主任医师的诊室。该患者是王主任的老病人,经常来医院就诊,对王主任的医疗技术、服务态度非常信任和满意,于是就把住院期间报销的药费送来感谢医生。
王主任接待了患者后,观察到患者的语言、思维欠清晰,但由于患者执意要把钱留下,为了保护和帮助患者,王主任把患者领到了医院门诊部。门诊部刘新明主任在问明情况后,即刻与患者家人取得联系,并安慰患者耐心等待。不久,患者家人赶来医院,刘主任与王主任把内装近5000元现金的信封交还。随后,王主任帮助患者家人联系了省精神卫生中心,让患者去那里接受进一步治疗。 (王华 提供)
四、余下的事,我来办
8月19日晚,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患者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但是患者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当晚的行政总值班人员孙玉才同志闻讯立即赶到急诊科,问明情况后,迅速向医务部、听班院领导汇报情况。随后,转达了院领导的指示,开通了绿色通道。经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第二天早上,孙玉才同志顾不上一夜忙碌的疲惫,主动来到参与抢救的科室,将救治患者产生的费用单据收集起来,进行了详细登记和汇总,送交院领导签字,办理完相应手续后又将单据逐份送还各相关科室。他的举动得到临床医技科室的赞扬,他们说,现在行政值班的同志主动服务,对工作负责到底,让医护人员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机关“两好一高”活动见到效果了。 (姚振东)
五、“放心”加“舒心”
妇产科在上周的排查梳理过程中,发现原先产科病房的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报纸上也曾报道别的医院有过丢失婴儿的案例,为确保产科新生儿的人身安全,产科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安装了一道“电子磁卡门”。有了这扇安全门,病房里的产妇们住得更放心、更舒心了。 (王红艺)
发:各总支、支部、机关各处室
报:省卫生厅“两好一满意”办公室 (本期共印200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