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冷饮添加剂名目繁多引担忧
一支冰淇淋竟有20种添加剂
近日,读者常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超市选购冷饮时,看到一款牛奶雪糕,翻看背面的配料表发现,除了饮用水和黄桃果肉外,竟标注着磷脂、聚甘油蓖麻醇脂、乳酸、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单硬脂酸甘油酯、瓜尔胶、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香精、甜蜜素、苋菜红、亮蓝等十几种食物添加剂。淄博的王女士也反映了类似情况:“添加剂种类太多了,有些名字都没听说过。”
对此,记者在省城多家超市调查发现,多数冷饮的外包装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配料说明,少的三四行,多的达到七八行。其中,“和路雪”一款巧克力味冰淇淋蛋筒,配料表写了满满5行字,其中光是色素类的就有焦糖色、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等11种,此外还有乳化剂、食用香精、增稠剂等各种食品添加剂,总计达20种。大家熟知的“巧乐兹”雪糕,其多达7行的配料表中,明确标识的添加剂就多达三分之一,其中不少都是色素类的。另一款“绿色心情”,除了固定的食用香精和色素外,还含有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甜蜜素等近十种添加剂。对此,不少消费者表示担忧。
自制冷饮多用添加剂调配
在街头冷饮店、快餐店、西餐厅等地方出售的自制冷饮有没有添加剂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自制冷饮主要有鲜榨果汁、现磨豆浆、玉米汁、南瓜汁等。但在不少饮品店却根本见不到新鲜水果和榨汁机,而是将很多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放在很隐蔽的地方,遮遮掩掩地进行操作。瓶身上标有“橙子”、“芒果”、“柠檬”等标签。
记者看到,饮品店一般的操作过程就是挑出某种原料,舀出一勺浓稠的液体放到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中,倒上整杯水搅拌几下后就用机器封口,再将杯子颠倒晃几下,一杯“果汁”就做好了。在一些冰品店,店主一般会将一坨冰放入杯中,再铺上红红绿绿的多种水果、豆子、果冻等原料,并浇上一层稀薄的“汁”。一家冰品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这“汁”是专门调配的果酱,可以放心食用,但对具体的成本和调配方法却避而不答。
一家饮品店的老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目前不少自制冷饮的店家使用的原料都是浓缩果汁、果粉、香精、食用色素等添加剂。该老板坦言,鲜榨果汁成本太高、制作难度大,且口感也不好,而使用浓缩果汁等添加剂不仅省事,利润也非常高,早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对此,山东省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国家食药监局规定,自制饮料的餐饮单位须备案并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记者在一些街头饮品店、自制饮料的酒店等,均未看到公示所调制饮料中含有的添加剂及添加剂用量。
购买冷饮认准QS标志
那么,冷饮中的这些添加剂安全吗?夏日冷饮还能不能吃?
就此,记者联系了山东省质监局食品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冷饮食品只要是经过产品质量认证的,即包装上有QS标志的,就是合格的、安全的,其配料表上的食品添加剂也在国家允许使用的范围。“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冷饮中的添加剂一般不会超标,而一些不知名商家生产的冷饮可能存在添加剂超标现象。”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冷饮一定认准QS标志。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专家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说,即便是国家允许范围内的添加剂也多是为了增加口感和色泽,并不是营养素,有些甚至不能在体内分解。“即使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冰水,吃多了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等问题,何况是高糖、高脂的冷饮。”专家表示,对于“三高”人群、体质较弱的儿童、孕妇等,冷饮添加剂中的甜味剂,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等都是健康大忌,这类人群不宜食用冷饮。
此外,从夏季养生角度来讲,冷饮也不是很好的食物。营养专家建议多选择天然食物降温,比如香瓜、黄瓜、西瓜等瓜类蔬果,或者大麦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