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冒”大麻烦,29岁小伙历经爱心接力,重获“心”生
发布时间:2019-11-02 16:36
本文来源: 生活日报 供稿:
秦聪聪
分享到:
本以为是“小感冒”,最终却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中晚期,肝肾及呼吸功能衰竭,连用ECMO(人工心肺支持)41天,国内国际都是罕见。29岁的壮小伙小张无疑的不幸的。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转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外科——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第二天,就等来了救命的器官捐献心源,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虽又经历重重难关,最终闯关成功,顺利康复出院。小张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泉城济南的马拉松赛事引得万民空巷时,11月2日,小张也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去拥抱新的生活,开启专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马拉松……
据悉,这也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迄今为止开展的第105例心脏移植手术。两家省级医院的联手接力,在为患者赢得新生的同时,也写就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的一段佳话。

新生后的小张向两家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虽然偶尔还会有些不适,胸口也还裹着厚厚的纱布,但重获新生后能够出院回家的喜悦,还是让小张喜不自胜。从8月8日至今,29岁的小张不知道闯了多少次“鬼门关”:以为是感冒,结果被检查出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无效,人工心肺一用就是41天,破了医院的历史纪录……好在,幸运的他等到了救命的心脏,9月19日,小张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未来又重新拥有了无数种可能。

今年29岁的小张是一个体形壮硕的山东汉子。作为一名货车司机,他常常要连续工作24小时,虽然偶尔也会感觉心慌气短,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7月18日左右,他开始感觉不舒服,恶心、想吐,浑身没劲儿。“一开始以为是天热感冒,就打了三天吊瓶,结果越来越严重。”小张的妻子小娜(化名)告诉记者,“去县里医院做了检查,发现他的心脏比常人要大很多,接着转院到市里,住进了ICU。8月8日,因为病情加重,又转院到了齐鲁医院。”打那以后,小娜就在医院楼道里安了“家”。而重症监护室里的小张,病情还在进展。他做梦也没想到,一直身强体壮的自己会生这样一场重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寒介绍,小张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当时已经是心衰中晚期,正常人的左心室直径大约是45毫米,当时小张的左心室直径已经有62毫米。本以为小张这病是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很快能有治疗效果,但一周后彩超提示,小张的心脏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来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与多年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相关,像这样年轻的患者在临床上不多见。”刘寒说,追问发现,小张并没有家族史,而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其存在基因突变。期待中的恢复没有到来,从第二周开始,小张开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当时小娜最怕的,就是接到有关小张病情变化的电话。
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建议,应用ECMO,也就是人工心肺支持技术。“我们原本以为ECMO治疗几天就可以恢复的,我们曾给他采取心内外膜射频消融等措施,可是都无济于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晓梅介绍,在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过程中,ECMO辅助是维持他生命的桥梁。应用期间,要防止出血,又要防止凝血,还要抗感染,医护人员一直严密守护。连医生也没想到,这个“人工心肺支持”小张一用就是41天,破了齐鲁医院到目前为止心脏病患者人工心肺辅助时间最长的纪录。“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连续用这么长时间ECMO,都很罕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涛指出,当时患者的扩心病已经发展到终末期,心脏肌肉本身收缩功能出现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成为他能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9月18日,带着一丝希望,小张转院到了我省心脏移植中心——省城唯一一家能够开展心脏移植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源并不好等,但幸运再次降临。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小张转院的第二天,他竟然迎来了这颗救命的心脏。“我们对于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会有一个排序,紧急状态的患者会优先给予供体。患者当时已使用人工心肺,属于非常紧急的状态,所以供体优先给了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外四科主任王东介绍,虽然医院几乎每周都会有心脏移植手术,但小张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一位。因为心脏移植手术对心脏供体的要求比较高,供者最好是45岁以下,而且不能有大量升压药物应用史,所以并不是所有有意向捐献的心脏都能被顺利移植给患者。
9月19日上午9点,小张被推入手术室。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一颗健康的心脏被植入到小张的体内。当天下午6点,小张的手术顺利完成。不过,当时小张的肝、肾和呼吸功能都已经衰竭,术后也是危机重重。“转氨酶和胆红素指标都很高,我们为他连续做了8天血浆置换、15天血滤。”王东告诉记者,术后血培养显示,患者血中有三种耐药菌,存在感染的巨大风险,这些都可能致命,好在每个环节治疗护理得都谨小慎微。最终,小张闯关成功。

王东主任检查小张身体恢复情况
又是21天,小张从医院的ICU转回了普通病房。即将重新踏上新的人生路,小张表示,他将积极乐观地度过每一天,带着这颗捐献者的心脏,以感恩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张先生是不幸的,年仅30岁就患上了扩张性心肌病,重症监护室里待了40多天,几度生命垂危。张先生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家属的坚守,有医护人员的尽心抢救,有及时的心源……期间任何一个环节松懈了,等待张先生的定是另一种结局。“重新活过来了。”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张先生用还略显嘶哑的声音说,以后会好好的。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转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外科——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第二天,就等来了救命的器官捐献心源,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虽又经历重重难关,最终闯关成功,顺利康复出院。小张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泉城济南的马拉松赛事引得万民空巷时,11月2日,小张也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去拥抱新的生活,开启专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马拉松……
据悉,这也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迄今为止开展的第105例心脏移植手术。两家省级医院的联手接力,在为患者赢得新生的同时,也写就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的一段佳话。

新生后的小张向两家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虽然偶尔还会有些不适,胸口也还裹着厚厚的纱布,但重获新生后能够出院回家的喜悦,还是让小张喜不自胜。从8月8日至今,29岁的小张不知道闯了多少次“鬼门关”:以为是感冒,结果被检查出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无效,人工心肺一用就是41天,破了医院的历史纪录……好在,幸运的他等到了救命的心脏,9月19日,小张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未来又重新拥有了无数种可能。

以为是天热感冒,结果直接住进ICU
今年29岁的小张是一个体形壮硕的山东汉子。作为一名货车司机,他常常要连续工作24小时,虽然偶尔也会感觉心慌气短,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7月18日左右,他开始感觉不舒服,恶心、想吐,浑身没劲儿。“一开始以为是天热感冒,就打了三天吊瓶,结果越来越严重。”小张的妻子小娜(化名)告诉记者,“去县里医院做了检查,发现他的心脏比常人要大很多,接着转院到市里,住进了ICU。8月8日,因为病情加重,又转院到了齐鲁医院。”打那以后,小娜就在医院楼道里安了“家”。而重症监护室里的小张,病情还在进展。他做梦也没想到,一直身强体壮的自己会生这样一场重病。
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已是心衰中晚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寒介绍,小张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当时已经是心衰中晚期,正常人的左心室直径大约是45毫米,当时小张的左心室直径已经有62毫米。本以为小张这病是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很快能有治疗效果,但一周后彩超提示,小张的心脏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来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与多年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相关,像这样年轻的患者在临床上不多见。”刘寒说,追问发现,小张并没有家族史,而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其存在基因突变。期待中的恢复没有到来,从第二周开始,小张开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当时小娜最怕的,就是接到有关小张病情变化的电话。
人工心肺连用41天,效果还是不理想
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建议,应用ECMO,也就是人工心肺支持技术。“我们原本以为ECMO治疗几天就可以恢复的,我们曾给他采取心内外膜射频消融等措施,可是都无济于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晓梅介绍,在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过程中,ECMO辅助是维持他生命的桥梁。应用期间,要防止出血,又要防止凝血,还要抗感染,医护人员一直严密守护。连医生也没想到,这个“人工心肺支持”小张一用就是41天,破了齐鲁医院到目前为止心脏病患者人工心肺辅助时间最长的纪录。“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连续用这么长时间ECMO,都很罕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涛指出,当时患者的扩心病已经发展到终末期,心脏肌肉本身收缩功能出现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成为他能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幸运等到一颗心,闯关成功迎来新生
9月18日,带着一丝希望,小张转院到了我省心脏移植中心——省城唯一一家能够开展心脏移植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源并不好等,但幸运再次降临。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小张转院的第二天,他竟然迎来了这颗救命的心脏。“我们对于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会有一个排序,紧急状态的患者会优先给予供体。患者当时已使用人工心肺,属于非常紧急的状态,所以供体优先给了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心外四科主任王东介绍,虽然医院几乎每周都会有心脏移植手术,但小张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一位。因为心脏移植手术对心脏供体的要求比较高,供者最好是45岁以下,而且不能有大量升压药物应用史,所以并不是所有有意向捐献的心脏都能被顺利移植给患者。
9月19日上午9点,小张被推入手术室。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一颗健康的心脏被植入到小张的体内。当天下午6点,小张的手术顺利完成。不过,当时小张的肝、肾和呼吸功能都已经衰竭,术后也是危机重重。“转氨酶和胆红素指标都很高,我们为他连续做了8天血浆置换、15天血滤。”王东告诉记者,术后血培养显示,患者血中有三种耐药菌,存在感染的巨大风险,这些都可能致命,好在每个环节治疗护理得都谨小慎微。最终,小张闯关成功。

王东主任检查小张身体恢复情况
又是21天,小张从医院的ICU转回了普通病房。即将重新踏上新的人生路,小张表示,他将积极乐观地度过每一天,带着这颗捐献者的心脏,以感恩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张先生是不幸的,年仅30岁就患上了扩张性心肌病,重症监护室里待了40多天,几度生命垂危。张先生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家属的坚守,有医护人员的尽心抢救,有及时的心源……期间任何一个环节松懈了,等待张先生的定是另一种结局。“重新活过来了。”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张先生用还略显嘶哑的声音说,以后会好好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