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

雪域之巅铸“心”路,海北州生命通道启新篇——援青护士生联军助力海北州实现介入治疗“零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14 08:54 本文来源: 介入导管室 供稿: 生联军

巍巍祁连,皑皑雪山。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然而,关键的“生命通道”——介入导管室,却长期是空白。无数急危重症患者,因无法就近接受介入手术,不得不辗转数百公里寻求生机。

改变,始于一份跨越千山万水的鲁青深情。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介入导管室护士——生联军,作为介入护理技术骨干,肩负着医院的嘱托与海北人民的期盼,毅然踏上这片高寒缺氧之地,投身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首个介入导管室的从零到一、开荒拓土的艰巨建设。

使命召唤:跨越山海,奔赴那片需要我的土地

当接到援建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帮扶建立介入导管室的任务时,生联军深知其分量,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帮扶,更是为当地百姓开辟一条“救心”高速路。高原反应、设备匮乏、技术空白、流程缺失……每一项都是横亘在面前的“达坂山”。然而,“千医人”的担当和专业精神,让他义无反顾。

初抵门源,刺骨的寒风和稀薄的空气是“下马威”。但更严峻的挑战在于:一切从零开始。当生联军走进海北州二院,心更是沉了一下,眼前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规划好的场地,没有专业的设备,最关键的是,没有一支哪怕初步了解介入护理流程的本地团队。那一刻明白,建立一个导管室,硬件是基础,但安全、高效运转的核心,在于人,在于一支训练有素的介入护理团队。生联军,就是那个肩负重任的“播种者”和“引路人”。

 

 

匠心耕耘:汗水与智慧浇灌“生命导管”发芽

那段“拓荒”的日子,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汗水与智慧的闪光。从图纸到现实,生联军把自己导管室多年的经验倾囊倒出。一遍遍在脑子里回想千医导管室的布局、流程,结合当地有限的场地条件,和同事们反复讨论,从辐射防护的标准落实,到无菌流程的动线规划;从抢救设备的最佳定位,到耗材管理的科学设置,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在有限条件下达到最优标准,为未来的安全高效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设备到位的同时,将千医导管室成熟、严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规范“移植”到高原。第一份护理操作规范、第一份应急预案、第一份消毒隔离制度、第一份耗材管理制度……从手术配合的标准化动作,到射线防护的每一个步骤,再到突发心脏骤停的抢救流程,生联军把“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千医基因,努力刻进这个新生导管室的骨子里。

 

 

破晓时刻:“零的突破”在我们手中诞生

连续的日夜奋战,终于迎来了导管室启用的这一天。激动、紧张,还有一丝忐忑。7月25日,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就是一场实战大考。生联军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导管室里,深吸了一口高原的空气,目光扫过他亲手带出来的护理团队,她们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决心。

“准备造影剂!”“连接压力监测!”“注意患者血压、心律!”……手术开始,生联军全神贯注,既要精准配合医生的每一个操作指令,传递器械快、准、稳;又要时刻关注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敏锐捕捉任何异常信号;同时还要用眼神和手势指导着团队的新成员。

当导丝成功通过闭塞的血管,当支架精准释放,当看到监护仪上患者的心律从紊乱逐渐变得平稳有力……导管室内响起激动的掌声!海北州心血管介入治疗实现了历史性的“零突破”,这一刻,所有的艰辛、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珍贵的回报。这条由他们亲手打通的“生命导管”,终于开始流淌起生的希望!

 

 

格桑花开:千医精神在高原生根

站在崭新的导管室里,抚摸着熟悉的DSA造影机,生联军心中感慨万千。他深深感恩医院的培养和信任,他的付出只是千医众多援青专家中的一个缩影。从第一批医疗队踏上高原至今,正是无数千医人前赴后继的接力奉献,才让“千医品牌”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辉,才让鲁青两地的情谊如此深厚绵长。这条跨越海拔的生命线,凝结着太多人的心血。

高原的格桑花又开了,顽强而美丽。生联军知道那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并将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福泽万千海北百姓。“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作为一名千医人,能为高原人民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是他此生最大的骄傲!这份雪域高原上铸就的“生命之光”,将永远照亮他前行的路。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雪域之巅铸“心”路,海北州生命通道启新篇——援青护士生联军助力海北州实现介入治疗“零突破”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