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一年500人等肾 仅20人获“非亲属肾”
发布时间:2015-02-12 09:28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苏珊
小建运捐献的器官使三名患者获得重生,孩子走了,却留下很多思考。“如果不是医院给说了捐献的程序,我们想捐献都找不到门儿。”小建运爷爷李如根的这句话道出了目前器官捐献的窘境:一方面是望眼欲穿等待器官救命的庞大患者群,另一方面是寥寥的捐献率,及欲捐献无门的市民。
现 状 每年仅四成患者等到肾源
2月9日,一位55岁和一位63岁的母亲在省千佛山医院分别为自己的子女捐出了一颗肾脏,延续儿女的生命。像这样的亲属间肾移植经常会在该院泌尿外科上演。“我们每年有500多名尿毒症患者在等待肾源,但实际每年做的肾移植手术只有 100—200例,这其中还有八成是亲属间捐肾,也就是说能等到非亲属捐献肾源的患者每年只有20—40个。”该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建宁说。
相对于肾病患者,肝病患者则更加急迫,因为患尿毒症后还可以借助透析维持生命,而肝病患者只能通过肝移植救命。来自省立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信息:自该中心2005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一年进行肝移植手术20至30台,但每年在该中心等待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有80至100例,供需之间缺口很大,由于没有供体,许多患者无奈出院或在等待中死去。
劝 捐 主动捐献很少,劝捐成功率低
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10月,山东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我省共实现197例捐献,捐献出肾脏346个、肝脏143个、角膜132只、心脏2个,使近500人重获新生和130余人重见光明。但这些实现的器官捐献中,主动到省红会登记要求捐献的例数占比例较少,大多是通过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做工作”而实现的捐献。
“器官捐献比例在上升,2014年医院内实现器官捐献30例左右,是往年例数的总和。但相对于总体,比例还是偏少。比如2013年我个人协调了40多例,最后只成功说服了2例,碰钉子是常有的事。”山大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刘红说,很多实现捐献的病例是在医院对口的基层医院实现的,以贫困家庭为主,多数是在协调员做工作后同意的,去年只有一例是主动要求捐献。
瓶 颈 观念难改变,政策保障不完善
记者在济南街头随机调查了23位市民。结果只有9位市民表示死后愿意捐献。“留个全尸”、“入土为安”成了许多市民拒绝捐献的理由。在9位表示愿意死后捐献的市民中,有的市民还反问记者:“如果我想捐的话,应该去哪里捐?”
齐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崔先泉表示,宣传不够,致使想捐献者捐献“无门”;了解捐赠程序,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太大,家属反对等因素是捐赠较少的原因。临床医生对器官捐献的意识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临床医生不怕惹事,给患者家属普及上一些器官捐献的知识,捐献数量也会上升不少。”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立法没有跟上,比如《脑死亡法》。他介绍,没有脑死亡判定就没有真正的人体器官移植,因为一个人心脏呼吸停止10分钟至15分钟后器官就不能再用。而目前我国临床判定死亡的标准仍是心脏死亡。
途 径 可向当地红十字会提出申请
市民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捐献器官呢?省红会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通过书面向当地红十字会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或由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医疗机构中发现潜在捐献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建议有捐献意愿的志愿者要事先与家人做好充分的沟通。一旦完成登记的捐献者在临床达到待捐状态时,捐献者所在医院会进行医学检查,所在医院协调员将捐献者的相关信息报送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由办公室通知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进行人体器官获取。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将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见证。
此外,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也于2014年4月3日正式开通。市民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小建运捐献的器官使三名患者获得重生,孩子走了,却留下很多思考。“如果不是医院给说了捐献的程序,我们想捐献都找不到门儿。”小建运爷爷李如根的这句话道出了目前器官捐献的窘境:一方面是望眼欲穿等待器官救命的庞大患者群,另一方面是寥寥的捐献率,及欲捐献无门的市民。
现 状 每年仅四成患者等到肾源
2月9日,一位55岁和一位63岁的母亲在省千佛山医院分别为自己的子女捐出了一颗肾脏,延续儿女的生命。像这样的亲属间肾移植经常会在该院泌尿外科上演。“我们每年有500多名尿毒症患者在等待肾源,但实际每年做的肾移植手术只有 100—200例,这其中还有八成是亲属间捐肾,也就是说能等到非亲属捐献肾源的患者每年只有20—40个。”该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建宁说。
相对于肾病患者,肝病患者则更加急迫,因为患尿毒症后还可以借助透析维持生命,而肝病患者只能通过肝移植救命。来自省立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信息:自该中心2005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一年进行肝移植手术20至30台,但每年在该中心等待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有80至100例,供需之间缺口很大,由于没有供体,许多患者无奈出院或在等待中死去。
劝 捐 主动捐献很少,劝捐成功率低
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10月,山东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我省共实现197例捐献,捐献出肾脏346个、肝脏143个、角膜132只、心脏2个,使近500人重获新生和130余人重见光明。但这些实现的器官捐献中,主动到省红会登记要求捐献的例数占比例较少,大多是通过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做工作”而实现的捐献。
“器官捐献比例在上升,2014年医院内实现器官捐献30例左右,是往年例数的总和。但相对于总体,比例还是偏少。比如2013年我个人协调了40多例,最后只成功说服了2例,碰钉子是常有的事。”山大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刘红说,很多实现捐献的病例是在医院对口的基层医院实现的,以贫困家庭为主,多数是在协调员做工作后同意的,去年只有一例是主动要求捐献。
瓶 颈 观念难改变,政策保障不完善
记者在济南街头随机调查了23位市民。结果只有9位市民表示死后愿意捐献。“留个全尸”、“入土为安”成了许多市民拒绝捐献的理由。在9位表示愿意死后捐献的市民中,有的市民还反问记者:“如果我想捐的话,应该去哪里捐?”
齐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崔先泉表示,宣传不够,致使想捐献者捐献“无门”;了解捐赠程序,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太大,家属反对等因素是捐赠较少的原因。临床医生对器官捐献的意识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临床医生不怕惹事,给患者家属普及上一些器官捐献的知识,捐献数量也会上升不少。”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立法没有跟上,比如《脑死亡法》。他介绍,没有脑死亡判定就没有真正的人体器官移植,因为一个人心脏呼吸停止10分钟至15分钟后器官就不能再用。而目前我国临床判定死亡的标准仍是心脏死亡。
途 径 可向当地红十字会提出申请
市民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捐献器官呢?省红会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通过书面向当地红十字会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或由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医疗机构中发现潜在捐献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建议有捐献意愿的志愿者要事先与家人做好充分的沟通。一旦完成登记的捐献者在临床达到待捐状态时,捐献者所在医院会进行医学检查,所在医院协调员将捐献者的相关信息报送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由办公室通知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进行人体器官获取。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将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见证。
此外,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也于2014年4月3日正式开通。市民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