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

山一大一附院脊柱外科:“小切口”精准微创治疗 呵护“生命之柱”

发布时间:2024-04-22 08:49 本文来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脊柱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显著减少,安全性越来越高。”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简称“山一大一附院”)脊柱外科主任张凯宁告诉记者。脊柱手术,曾被称作外科手术中的“高危区甚至禁区”,因为技术极其复杂难掌握,稍有不慎便会产生严重后果。如今,当脊柱手术与微创技术相结合,让“刀尖游走”的手术通过微创的路径,走上一条精密交织的通途,也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近日,39岁的孙先生(化名)来到山一大一附院脊柱外科就诊,因其高位腰椎间盘脱出,此前在老家的县级医院进行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但效果不理想,患者依旧疼痛难忍并开始下肢局部肌肉萎缩。张凯宁经过检查和综合考量后,为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由于他还很年轻,又是个高级机修工程师,以后工作中腰椎会经常受力和弯腰,而且他的椎管发育性狭窄,椎管容积相对较小对神经压迫会更明显,与患者商量后决定再次手术行腰椎微创通道镜(MIS-TILF)术。手术后,孙先生觉得疼痛明显缓解了,下肢力量也逐步恢复,两三天就能下床活动,术后五天康复出院。
  
  目前,脊柱外科微创化手术比例已达到70%左右,医生仅以一个或数个“钥匙孔”或者5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就能完成以往的开放性手术。张凯宁认为,微创并不仅仅指的是手术方式,更多时候它代表的是一种理念。“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术式让患者可以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出血量、更短的恢复时间来实现康复,就是我们在面对患者时的微创理念。”

  镜下创新融合

  除了内镜技术,脊柱外科开展的导航系统辅助下经椎弓根置钉手术、椎间孔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帮助医生又长了一双“眼”、一双“手”,将患者术前或术中影像数据与临床解剖结构准确对应,让医生清楚“看见”手术器械与患者椎体结构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引导医生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为椎体手术提供理想的手术环境。
  
  在张凯宁看来,脊柱至少拥有支撑人体和保护脊髓神经两大不可替代的功能,当脊柱出现病变后,除切除病变,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为此科室开展了水泥钉强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多项脊柱微创重建融合术。张凯宁介绍,很多中老年脊柱疾病患者会同时合并骨质疏松,这样的患者在手术中因疏松的骨质对于钉棒等内固定物把持力不足而可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更好地为老年患者解除疾患,张凯宁团队在省内很早就开展了水泥钉强化技术,通过特制的中空螺钉打入骨水泥,或钉道内预注入骨水泥后再拧入普通螺钉,来增强螺钉的把持力达到牢固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切除病变后的缺损需要填充和融合,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革新让3D打印技术创新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个体化、特殊微孔结构的支撑填充融合物,既能完美适配患者病变部位,又通过特殊微孔结构加速了骨长入融合。
  
  另外3D技术还可通过打印手术部位的骨骼模型,使医生在手术前更加清楚和直观地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术中再利用3D打印的手术导向板更加精准地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手术,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成为“精工巧匠”

  据了解,医院脊柱外科是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脊柱脊髓外科学分会和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老年骨病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D 打印学组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的组长单位;国家白求恩骨科公益项目指定医院、山东省骨质疏松诊疗教学示范医院、山东省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与疼痛管理示范病房。开展了脊柱退变性疾病、骨折脱位、畸形、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一系列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进行椎间盘镜椎间孔镜、UBE、腰椎微创工作通道镜MIS-TILF、侧路通道镜OLIF、显微镜技术等多种脊柱外科微创手术3000余台。
  
  张凯宁要求团队的每位医生都要掌握显微外科的技术,会使用显微镜,用精工巧匠的技术来对待脊柱。“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病,需不需要手术,选择什么样的手术”,在诊疗过程中精准、合理是张凯宁给科室制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将继续秉承先进理念引导,先进技术支撑,优质护理保障,全力解决脊柱疾病患者的痛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山一大一附院脊柱外科:“小切口”精准微创治疗 呵护“生命之柱”
预约方式 专家查询 报告查询 互联网医院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